《文人料理店》岚山光三郎,其中的一篇《谷崎潤一郎与浜作》
这本书里有很多个日本文豪,我挑了谷崎的先看,是因为他和芥川相爱相杀的关系。
谷崎很有意思,东京市中心出身的人,被1923年关东大地震吓得搬家去了关西。
关东大地震之后,芥川和谷崎的“逃跑”态度截然相反,芥川有一种“抗震救灾”的态度,连发七篇短文写地震(好像是7)。但他其实也是在地震之后,“感到惶惶不安”,留下这样的遗言自杀了。
谷崎,至少是我很憧憬的那种作家生平。从小家境优渥,长大了离经叛道,纵情纵性。
他的风流韵事下次再详说。
这篇短文里面的浜作是出现在谷崎晚年的《疯癫老人日记》里的一家餐馆,现在也依然在银座营业着。
(浜作门店的外观和地址)
以前在日本读书的时候虽然也经常在银座晃悠,但是像我这样的穷学生当然不可能进这样的店子吃饭,毕竟它家一个套餐23000,等于说差不多1500软妹币一顿饭……
文章引用了谷崎的一些原文。比如
【小孩们吃的则是在蔬果店买的蔬菜,有莲藕、芋头、地瓜、慈菇、牛蒡、红萝卜、蚕豆、毛豆、四季豆、竹笋、萝卜等(《幼少时代》)】
可以说是菜名式作文了……
还有谷崎吐槽东京人很不留情。
吐槽一:【谷崎闻言:“我感觉到一股微寒窜过全身,想到在这之下隐藏着东京人的肤浅,我悲伤得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吐槽二:【“本来东京自古以来便是个食物难吃的地方。传统的日本料理是在上方地区兴起,江户料理其实就是乡下的料理。”】
有个著名搞事情的日本节目《月曜》最喜欢分头采访东京和京都人,两地的人都很有地区自豪感,分别觉得自己的底盘最正宗,最有格调,自己以外的地方都是乡下。
文章中提到浜作的名菜之一,有“包着橘色鱼卵的鲋寿司是以三年熟成的甘露来腌渍生鱼片”
日本人今年来特别喜欢强调“熟成”,牛肉是熟成的,面粉也是熟成的,生鱼片也是熟成的,熟成就是发酵,这里提到熟成的甘露是一种酒。百吧来块,1.8升!
熟成三年的甘露,等于就是三年陈酿。
谷崎提到自己幼少时代喜欢【山药泥】(とろろ)。我也喜欢吃。
现在在日本比较容易吃到山药泥的连锁店,有比如松屋这类的以牛肉盖饭为主的快餐店,还有ねぎし(根岸)以烤牛舌为主的快餐店。
这篇短文里还提到,将谷崎文学定义为“美食文学”的人是三岛由纪夫。
但是“恶魔主义作家”谷崎的美食显然不是我们粗浅以为的吃货。他的食欲总是和肉欲联系在一起的。我没怎么看过谷崎的书,下次读了在来谈谈食欲和肉欲。
关于文章,谷崎用美食打了个比方。
【所谓文章的味道,与艺术的味道、食物的味道等相同,鉴赏这些味道时,学问、理论都帮不上什么忙。(中略)品味鲷鱼的美味时,如果一定要将鲷鱼做科学分析的话,一定会被众人嘲笑吧。事实上,只要遇上与味觉相关的事,就没有贤愚、老幼、学者、白丁的高低之分,文章也是如此,品位文章大部分还是依凭着自己的感觉。(《文学读本》)】
吃客和厨师,读者和作者,观众和编剧,大概都是这种关系。欣赏和享用味道的人,是不会去追究味道是从何而来的,而且也会天然生出一种“我不管你这味道从何而来,我只管好不好吃!不好吃一切都是白瞎”的心理。当然也会有一些人存在于中间地带,既是读者也是作者,他们在品味的同时,就不仅仅是鉴赏味道,而是也会带上一些探究学习的心态,研究别人是如何做出这样的味道的。这样就形成了对“鲷鱼做科学分析”了。
只是接受美味,确实是无关身份高低的。
写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