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了举世瞩目“深圳速度”的深圳,是一座传奇的城市。
回顾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城市经济中心一直在不断变化:40年前,以国贸大厦为核心的罗湖商业区成为了深圳首个CBD中心,在1978-1997将近20年的时间里,罗湖商业区几乎汇集了深圳的行政、金融、文化、商务办公等全部功能。
随着福田CBD动工,金融业逐渐向福田区转移,形成了深圳经济中心的第一次西移。在罗湖、福田“各领风骚”近20年之后,南山科技产业园、前海自贸区不断崛起,城市发展再次向西扩张。
纵观深圳发展史,一路向西
作为一座高速发展的移民城市,深圳在30多年的城市发展进程中,从罗湖,到福田,再到南山、后海;从前海蛇口自贸区,再到大空港新城,城市重心一路向西。
罗湖:全国改革开放的原点,消费中心
福田:深圳行政、文化、商务中心
深圳湾:深圳开放与创新的代表
前海湾:湾区城市的窗口形象
会展片区:从“中国式”向“世界式”递变
由下图可以看出,深圳的发展确实一路向西,但有谁知道一路向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真实原因隐藏在深圳学习精卫,填海造陆地。
严重缺地的城市
数据显示,深圳的全市面积为1990多平方公里。同为一线城市,上海面积6300多平方公里,北京是16800多平方公里,广州是7300多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深圳大致相当于北京的八分之一,或上海、广州的三分之一。
再看一下目前最具竞争力的几个二线城市,天津11760平方公里,南京6597平方公里,杭州16596平方公里,武汉8494平房公里,苏州8488平方公里,重庆和成都面积更是深圳好多倍。
根据统计,在目前城区人口规模超过500万(包括接近500万的杭州)的主要一二线城市中,深圳无疑是面积最小的。即使在所有的一二线城市中,深圳面积也仅略大于厦门。
深圳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深圳建成区面积已经达到900平方公里。早在2005年,深圳市即将全市陆地总面积50%的土地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共计974.5平方公里。这也意味着,深圳可供开发的土地空间已经基本饱和。缺地,成为深圳最大的瓶颈所在。深圳剩余可开发的土地储备只有50平方公里左右。
剩余这1000平方千米左右的可开发土地面积中,有120平方千米是填海而来,超过了深圳可利用土地的十分之一。在填海土地上,政府可以来做高标准规划,把最高端的产业和最好的配套都放在这里,这些片区的房价自然也是最贵的。
深圳的填海片区有哪些?说出来会让很多人大吃一惊。
主要包括:
福田的深圳湾沿线,这一区域的深南大道以南,基本全是填海而来(包括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红树湾、欢乐海岸及整条滨海大道)
福田保税区;
盐田港;
后海和深圳湾片区;
赤湾和妈湾港;
前海居住区和前海自贸区;
宝中、碧海和机场片区;
沙井沿珠江片区
看完填海区域图,你会发现,深圳竟有这么多片区都是填海而来,而且都是高房价片区。
填海的价值所在
1981年,深圳为了建设蛇口港,开始填海。当时深圳刚刚起步,土地够用,纯粹是为了港口的建设。
当年的蛇口一片山地和滩涂,为了建设深水港,蛇口开始开山填海,后续为了增加吞吐量和港口规模,填海区又向赤湾和妈湾延伸。
1985年,华侨城开始开发湾沙河工业区。1989年在这个填海地块上,建起了锦绣中华,奠定了华侨城的旅游地产开发之路。
1994年,一座更著名的主题公园——世界之窗开园,福田深圳湾的填海地块重点开发了旅游业,后期也建造了高端滨海豪宅,比如红树西岸和中信红树湾。
从2010年到2016年,深圳进入填海造地高峰期。进入2010年以后,填海速度越来越快,六年时间就填平了40平方千米海域。
深圳为什么热衷于填海造地?当然是因为深圳缺地。
《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中规定,目前深圳市已划定围海造地功能区15个,具体项目功能和面积如下:
近期(2006-2010年)(单位/平方公里)
项目名称填海面积
机场二跑道填海工程一期10.00
宝安新中心区填海工程0.50
大铲湾集装箱码头填海工程一二期1.10
前海填海工程13.78
后海填海工程6.50
盐田港填海工程(西中港区扩建)1.40
小计33.28
远期(2011-2020年)(单位/平方公里)
项目名称填海面积
机场二跑道填海工程二期8.00
大铲湾集装箱码头填海工程三四期8.10
盐田港填海工程(东港区新建)2.10
坝光填海工程7.40
海上田园风光填海工程4.50
福田保税(扩展)区填海工程4.20
宝安综合港填海工程2.50
大铲湾码头陆域填海工程8.10
大铲湾码头后方陆域仓储区填海工程2.70
小计47.60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填海的主要区域在宝安、盐田和大鹏三个区,投资总额273亿,有2/3计划填在宝安。近两年,大规模填海被叫停后,只在宝中和前海湾区域填出了大铲湾半岛和小铲湾岛,大铲湾有计划引进腾讯、阿里等高科技企业,打造为一个互联网科技岛。
一路向西的根本原因
从深圳近四十年的填海路径图来看,我们就会明白深圳的发展:为什么一路向西?
从下路可以看出深圳虽然有260公里的海岸线,但适合填海的片区主要在南山和宝安片区。
40年来,深圳从蛇口和赤湾填起,填平了福田的保税区和红树湾后,向东无路可走,只能一路向西,填出了后海、深圳湾、半岛、前海、宝中滨海、碧海、机场和沙井,最终填出了一个八十平方公里的滨海长廊。
在这条滨海地带,红树湾建设了滨海大道,发展了旅游产业和房地产;
后海建设了住宅和高科技产业园;
深圳湾建设了高端豪宅;
蛇口建设了滨海豪宅;
宝中建设了住宅、产业、学校、医院等全方位城市配套;
碧海建起了中端住宅群;
机场用来发展航空和物流业;
沙井用来发展会展和海洋新城;
而前海,则是当前政府最看重的自贸区。
这,才是深圳为什么一路向西的根本原因。
深圳一路向西,不是历史的召唤,而是缺地填海的结果。
个人的选择方向
深圳一路向西发展,可能还有其他很多原因。比如:世界的发展趋势是靠着湾区发展;深圳西部在香港和广州的直接联线上;西部靠近珠江口;西部土地平整等等。但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深圳缺地,西部可以填海!
因为有先天填海优势,南山和宝安可以填出了增量空地,在区域竞赛中获得加速的动力,将其他片区都甩到了身后。(海洋新城:下一个城市中心,深圳又一战略核心;深圳当前最热的六大网红区域利好分析)
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命运,会因为一些不可改变的因素而逆转。而大时代的浪潮,会席卷并改变很多小人物的命运,比如那些早年在这些片区买了房子的人们。
因为发展的需要填海,所以深圳一路向西,40年填海过程,也改变了深圳的发展格局和无数人的命运。
从微观来看: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提前预判这个恢宏的大时代,并且顺应它,才是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