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要用说反话的方式教育孩子?
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那些听不懂反话的小孩实在太好笑了,笑着笑着心就酸了!
帖子里讲了一个段子,段子虽然好笑,但读懂段子才发现错位的用反话教育那些懵懂如初的孩子是多么愚蠢的事情!
段子1:小学一年级学生,第一次上自习课,觉得无聊就开始哼“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这里……”老师很生气,就说:“谁再哼歌就到讲台上来唱!”
然后这娃就特自豪地跑到讲台前,一脸得意地给大家唱了一遍,下来后回到座位继续哼歌。老师已经不知该作何表情。
这么个小憨憨是多么天真可爱的存在,但是也足以说明大多数孩子早已听习惯了这些反话,要不然怎么会只有这么一两只憨憨呢!
我在评论里翻到一个网友的评价:这孩子情商得多低!
不,我觉得这孩子情商一定很高,一个听不懂反话的孩子一方面说明家长并不常灌输这种反话,另一方面这也实则是一个小学生应该保有的童真!
低幼龄儿童不应该在错误的教育环境中成熟起来,我们真正该心酸的是大多数孩子听懂了反话!
孩子们最应该得到的是积极阳光的鼓励,而不是一句句反话刺伤一颗颗懵懂稚嫩的心灵!
反话,就像穿错了裤子,自嘲与嬉笑不过是放大了伤口,哪有什么教育的意义
说反话,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
什么是反话?
本想高兴的鼓励孩子,但是担心孩子因此而飘了、张扬了,故意忽视孩子的优秀,找到孩子其他方面的不足继续开始所谓的“鞭挞”;
又或者是一开口,批评先于肯定,赞美掩埋在心里,私下里骄傲于自己有个优秀的孩子,明面上似乎处处不满意,当别人夸孩子好的时候,还要呈现出一副“压根没这么好”的样子。
为什么看不到孩子呢?承认孩子优秀很难吗?
有些家长明明欣喜于孩子的优秀,但是下一秒就担心孩子不能保持这一刻的优秀,说教与叮嘱紧随其后,孩子的满腔热情被泼了刺骨的冷水,寒彻心扉!
担心什么呢?优秀与不优秀的定义在哪里?分界线在哪里?自己怀胎十月生下的孩子,自己期望健康快乐成长的孩子,一定要用什么定义他们,我希望是爱!
我知道父母也希望孩子好,希望孩子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但有没有想过,忽视或否认的态度,反而会成为孩子心中的一根刺,挖不走,摸着会疼!
原来孩子的自信是这么一点一点被消耗掉、被磨灭掉!
成年人的世界很残酷,所以希望孩子从小不骄不躁,能够按照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能够成为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不仅仅是孩子自己的事,更需要父母强大的格局和心理支持!
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父母是全部世界的中心,一切悲与喜都来源于对父母情绪的感受。
成为妈妈这四五年的时间里,我听到过许多妈妈因为教育孩子而自责内疚的,后来我发现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表现,那就是说反话!
当孩子因为不听话哭闹不休,妈妈们心灵身体都非常疲惫的时候,烦躁的情绪就偷偷从心底火速攀爬出来对着孩子叫嚣。
别喊我妈,我不是你妈...”
“那你去玩吧,我走了,我不要你了...”
这可能是大多数家长的真实写照,特别是针对4岁以下儿童,这样的对话时常发生。
孩子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但孩子会看父母的脸色,他们知道父母生气了,他们害怕父母生气,孩子不会因为父母生气而不爱父母,却会因为父母的指责放弃了爱自己!
而有一种孩子会为了得到父母的认可和欢心,努力向着父母期望的样子成长,他们优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父母的快乐,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成年后,在工作中,不管是交朋友还是行为处事,他们往往会忍会让会沉默,压抑了自己真正的性格,成为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
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也都有他们各自独特的天性,我很喜欢《大鱼海棠》中的一句话:这短短的一生,我们最终都会失去,你不妨大胆一些...
精神上的富足才是给予孩子幸福一生的礼物,适当的赞美与肯定会让人心悦,不要在乎一件事一时的结果,而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长,我们拼了命的创造物质条件,何必在精神上吝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