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是啊,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会的栋梁,更是祖国的未来。。”
那么少年如何智?国又如何强?关键在于教育。教育是构建民族魂,强国梦最有力的基石。一个野蛮不开化的民族,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而一个文明进取的国家,总有一天会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真正好的教育,教会人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应该是智慧,不仅仅是技能,更应该是家国情怀。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
作为一名老师,我一直希望自己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而不是知识的搬运工。可是从教多年,我甚至很惭愧的说自己连一个合格的老师都算不上,更不是一个好的教育者。
昨天有幸参加“谷道传承国学,亲子教育沙龙。”听到来自沈阳的玉子老师讲授关于亲子教育的课,内心受到很大的触动。不觉想跟大家分享,愿教育的路上,我们可以并肩前行。
社会上天天高喊:“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于是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老师给孩子布置各种作业,孩子学习的难度越来越大,很多幼儿园甚至学完了小学二年级的课程。一,二年级的小孩子,作业写到九,十点钟很正常,期末成绩不理想,家长甚至比自己高考落榜都痛苦……表面上,孩子学的越来越多,貌似很优秀。
我们似乎忘了,除了成绩,还有成长。成绩可以通过努力去取得,可成长的缺失永远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我不禁问自己,当下的教育,到底缺失了什么?
梦想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啊?那是一朵永不凋零的花。”
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从孩童时代走过来,可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还记得小时候得梦想吗?这多年过去了,我们一直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吗?估计有太多的人都在生活的打磨中忘记甚至抛弃了梦想。我们每天的工作,不过是被迫的谋生而已。我们自己尚且在迷茫和彷徨,又怎么能奢求孩子有梦想?
孩子没有梦想,她就不会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她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她就不可能真正爱上学习并且从中找到乐趣。那么成绩不好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没有梦想有多可怕,她就像失去了舵手的航船,永远在海上孤单的飘荡,而没有梦想的孩子,内心会一直彷徨和迷茫。所以,当我们去指责孩子不努力学习时,也许我们该更多关注他们的梦想,让他们的学习更有力量。
还记得网上的一段文字吗?
某记者采访陕北一个放羊娃:“你为什么放羊?”
“为了赚钱。”
“赚钱干什么?”
“娶老婆。”
“娶老婆干什么?”
“生娃。”
“生娃干什么?”
“放羊。”
乍一听,我们是不是会觉得,就像一个笑话。人生除了放羊,娶老婆,生娃,难道就没有更高的追求?可细想我们当下的生活,我们又比放羊娃高尚了多少?
当下很多人的生活模式:上学→工作→结婚→生子→送孙子,孙女,上学……周而复始,这同放羊娃有何区别?我们自己尚且没有梦想和远方,孩子又怎么逃避当下生活的苟且。
家庭
说到教育,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老师,学校。殊不知教育最本源的单位是家庭。孩子不仅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更是父母的复制品。他们的言行,思想很多都会深深受到父母的影响。所以我们常用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例子来说明环境的重要性。我们也会说虎父无犬子,慈母多败儿来诠释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一个从小在幸福和谐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她的价值观通常不会有太大偏颇,幸福感也会很强。反之,在一个不健康或不健全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有些童年阴影。
那么我们回归到家庭问题,当下中国的婚姻状况,如果你去问大家的幸福指数,估计很少有人会站出来自豪的说:“我的婚姻超级幸福。”
有多少人是为了孩子,将就过日子?有多少人是为了父母,勉强熬日子?又有多少人是迫于生活的压力,艰难的混日子?别说浪漫多情,连起码的抱团取暖都做不到,又何谈幸福可言。
一个没有幸福感的家庭,可想而知快乐指数有多低。那么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她们会真的体会到生活的快乐吗?父母的当下就是他们的未来,也许她们对长大后生活的印象就是无休止的争吵和埋怨,甚至是家庭暴力。这样的生活她们会期待吗?
孩子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无非是将来可以更好的生活,可当下的家庭生活她们都感受不到爱和温暖,那学校的教育再成功又什么用?
我们不妨放眼看下当下的家庭生活。太多都是丧偶式的婚姻。妈妈简直是全能型的人才,洗衣,做饭,上班,陪孩子学习……面面俱到,事无巨细。是爸爸完全不负责吗?也不是,更多的是妈妈心甘情愿的包揽了所有的事情。妈妈在焦躁的忙碌中失去自我,父亲也在父爱的缺失中疏远了孩子。而孩子在父母的争吵中封闭了内心。
所以想说,与其给孩子选个好老师,不如自己先做一双好父母,与其给孩子选一个好学校,不如先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与其纠结孩子下降那几分,不如鼓励孩子,我看到了你的努力,相信下次可以更好。
相对于学习,生活是否快乐更重要,因为学习,也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家庭,永远是心灵停靠的港湾。
想象力
每个孩子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她们长着一双想象的翅膀,在空中自由的翱翔。可是,有多少孩子被残忍的折断了翅膀?原因是你长着翅膀不正常,你得和正常人一样。折断了天使的翅膀,和折断雄鹰的翅膀当家鸡养,又有什么区别?
还记得小王子里的画面吗?
一个孩子画的蛇吞象 ,在大人眼里就是个礼帽;一栋漂亮的用玫瑰色的砖盖成,屋顶有鸽子和天竺葵的房子,到了大人眼中就是个:10万英镑的房子。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差别呢?因为大人已经失去了童心,失去了想象力,不会用“心眼”。而天真无邪的小王子一眼就看出来了,甚至可以看到画家画的箱子里有只小羊,并与画家毫无障碍的沟通。
这就是纯洁与混沌的差别,真实与虚无的区别。这个故事中讲述的是人间最美好事物——“爱”的本质,想象力让一切变得那样美好。
可大人总是把自己固化的思维 强加给孩子,告诉他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抹杀她们所有的想象力,最终变成一个毫无灵性的平庸者。然后因为孩子听话,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而觉得很有成就感,觉得孩子教育的很成功。
可我们似乎忘了,她们除了是你的孩子,她们还是独立的,有思想的人。他们的精彩,不该是成了你眼中的他,而应该是他们活出了独一无二的自己。这,就需要呵护他们的想象力。
专注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估计是每一个家长最大的诉求。那么在成材的路上,专注力应该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任何一件事情,只要你能专注的把他做到极致,你都会的得到你想要的,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成功。
很多时候,当孩子成绩下降时,家长都会很着急的开始去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书法班,英语班,奥数班,作文班,甚至是作业托管班。当各种培训班百花齐放时,孩子的成绩真的就有质的飞跃了吗?除了滚雪球般的恶性循环,很多孩子貌似进步并不大。
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同样的,我们永远无法教好一个不想学习的学生。因为她的专注力根本不在学习上。
所以想说,与其孩子成绩下降去报各种培训班,病急乱投医,不如先去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受挫力
每次期末考试,都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考得好的孩子,兴高采烈的说,我考一百分,题太简单了。考得不好的,垂头丧气的说,没考好,题太难了。
作为老师,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孩子考的好我也会特别骄傲,貌似自己的教学成果得到了证明。可后来,当孩子告诉我考一百分时,我却愈发不安,甚至不希望她们每次都考一百分。
每次都考一百分意味着什么?孩子无形中会觉得自己特别优秀,每次考试必须的考一百分,达不到就会不开心,心里有落差,甚至不能接受不是一百分的这个事实。
学习最大的快乐应该是在求知的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而不仅仅是纠结那个分数。当孩子沉浸在一百分的神话里时,她就会一步步把自己推上云端,坐上学霸的神坛。
学习过程中,考试多如牛毛,任何人都不能保证每次都考一百分,一旦有一天她考的成绩不好了,她就会从云端摔下来,那种打击甚至是致命的,他很难接受这种挫折。
换个角度,每次考试都一百分,就注定会隐藏和掩饰很多问题,缺点。辩证的来说,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孩子也不可能完全没有缺点。只是很多时候没有暴露出来罢了。没有暴露并不代表不存在。可当孩子沉浸在一百分的喜悦里时,他肯定就忽略了自己的缺点。缺点就像脓疮,毒瘤,只有把他露出来,挖掉,才会彻底治愈。如果一味的隐藏和逃避,最终可能就会病入膏肓,当所有问题都暴露出来时,孩子会被突如其来的挫折打到,她根本无法接受自己失败的事实。
那么我们抛开学习,生活又何尝不是呢?那些幸福的人,成功的人,她们都是一帆风顺吗?她们遭遇的痛苦远比我们想象的多,只不过在挫折面前,她们选择勇敢的面对和承受,最终战胜。而不是消极避世,甚至抑郁轻生。
仔细思考下,我们给孩子做过什么挫折教育呢?或者说,你觉得孩子能承受什么样的挫折呢?
我们太怕孩子受委屈,所以把孩子全方位保护起来,别说受挫力,她们根本就没有受挫折的机会,因为所有的一切父母都帮她们承担了。
可人生终将是一次又一次目送,早晚要经历生离死别。你能保护她一时,能保护他一世吗?有一天孩子长大了,你们变老了,离开保护伞的她们受挫力几乎为零,她们很有可能被挫折彻底打垮。这应该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事情。
所以想说,适当的放手,让孩子去成长的。挫折,痛苦往往是成长的催生剂,会让孩子们更茁壮。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痛苦,又何谈人生。
爱
爱,是心底最温暖的情感。我们一直在苦苦寻找,可其实,她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却没有看到。
好多妈妈都说,不学习时,母慈子孝,一学习,鸡飞狗跳。不健康的教育模式正在扼杀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
父母爱孩子吗?答案是必然的。媳妇都是别人的好,孩子永远是自己的乖。可更多时候,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因为错题生气,因为作业能完成,成绩下降发脾气。当然,也会因为考高分而欢喜,从而奖励。
长时间下来,孩子会自动认为,妈妈不是因为爱我而开心,是因为我考了高分而开心。
其实更多时候,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不是因为你考了一百分而奖励你,是因为你的努力,所以才给你奖励。虽然你成绩考得不好,但是善良,勤奋,孝顺,有爱的你,仍旧是妈妈的骄傲。爱,不该有任何附加条件。
孩子是父母的骨血,理应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而他们,也应该单纯的去爱这个世界和其他人。只有抛开各种附加条件时,爱才会变得纯粹而动人。
最后想说,教育不该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也不该萝卜白菜大锅炖。对每个孩子有深刻的认知,然后进行私人订制。
大千世界的美在于她的五彩斑斓,包罗万象。教育也是一样,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都是不同的,但我们教育的初心应该是一样的。争取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健康,幸福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终成为对自己,对家人,对国家,对社会有价值的人。而不是达到一个统一标准而遗憾的让教育出现各种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