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的一个优势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资讯和信息,但是对于人们来说,这同时也是一个缺陷。
目前可以供人们阅读的自媒体平台有很多,知识的形式也是五花八门,涉及了很多的领域。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人们总要选择对自己有用的进行吸收。因此,海量的信息可能会使人感到迷茫,用很长时间来思考自己到底应该学习什么?这么多有用的东西,怎么才能够多学一些?
但是说白了,这些海量的知识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除了当代的科技或者新闻之外,很多关于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内容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来源于国学。我们只不过是把古人的道理转换成现代语言,创造出一些现代名词而已。
如果真正想获得一些知识,还是从源头找比较好,因为源头的力量其实是无限的。
好比吃饭一样,如果学习现代人的知识,就相当于吃快餐。快餐虽然做的快,但是营养价值可能不高。而国学虽然难懂,但是却美味并充满营养。
那么,都有哪些国学经典值得人们在业余时间阅读呢?
1.《道德经》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作品,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的每一篇的内容都很短,多的也就几十字。俗话说:浓缩的都是精华。《道德经》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智慧的味道,能够让人在浮躁的年代里自觉的沉下心来。
《道德经》是一部哲学著作,它是一部古典哲学书籍,很多现代的哲学理论都是源自于《道德经》。虽然年代久远,但是读起来却毫无代沟感。对于我来说,每次读《道德经》都可以让我变得平静,让我明白自己的定位。
2.《四书五经》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很多人看到这个名字就放弃了读的决心,其实这本国学著作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枯燥无味,其实当你去读的时候会发现其中充满了很多的趣味性。
《论语》可能是我们接触最多的了,但是我们平时学习到的都是论语的一部分。在《四书五经》丛书里,你可以看到完整的《论语》,孔子仿佛就在你的面前为你授业解惑。
孔子曾经说过:“五十而学易”。易其实指的就是《周易》,笔者在看《周易》的时候,深深体到它与现实世界其实并不脱轨。而且通过读《易经》还可以让人学习到很多关于职场的经验。
当然,这些都只是《周易》的沧海一粟,更加深刻的智慧需要人在积累了一定的人生阅历之后才可能领悟。
3.《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菜根谭》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人无论处于什么位置时,都要学会谦卑。就像水虽然永远往低处流,但是它却能包容万物。通过看这部书,可以让人学会如何正确处理自己与自己,与其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4.《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
《史记》一共花费了14年才得以完成,其实说白了《史记》类似一本历史故事书。既然是故事,就有一定的趣味性,因此大家可以完全不用担心看的时候会犯困。
读史以明智,在看《史记》的时候你会发现,即使是很久远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内心战争就已经存在了。很多看似是出于礼让的事情,实则是明争暗斗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些众多的事实中学习到很多人生的宝贵经验,以此来获取更好的发展。
如果对大家有用,欢迎点赞。
大家如果有补充的,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对国学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