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看卧虎藏龙的故事,是因为表哥来我家做客带的一本小人书,名字叫《龙腾虎跃》,也初次认识并记住了半天云(罗小虎)和玉娇龙,并且十几年过去了,都不曾遗忘。那时的小人书还是那种简体画一样的黑白印刷版,也就三十几页那种128开纸那么大的一本小书,描写了罗小虎和玉娇龙在沙漠初次相遇的情景,最让我揪心的一个情节是罗小虎劫了玉娇龙的队伍以后,在蒙古包帐篷中,玉娇龙用剑刺向罗小虎,小虎未躲避,胸口受伤,后来躺在玉娇龙怀里,两个人谈心的情景。过了几天两个人挥泪告别的一小段故事。也许是因为那时候的书太少,所以那时候看的书都清楚的印在脑海,过了十几年那些画面似乎还在眼前。如今有了这么多的电子设备,让大家随时读到海量图书,反而没有那种看一本书看上很长时间的那种专注了。社会的进步,带给我们生活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
看小人书的时候,我大概上小学五年级,那时候上学晚,我大概也是十二、三岁的年纪,对感情懵懂的很,那本小人书可能因为只有极短极美的相逢,所以让我太期待下面的故事。但是那个时候小人书也不是轻易能买到的,所以直到我上了初三,认识了一个降级到我班的女孩,我和她偶尔说起了这个故事,她居然说她家有这本原著书,我为此兴奋了好几天。等她把那本厚厚的《卧虎藏龙》带给我,我也是迫不及待的阅读起来,可是书里面那么多人物出场,反而冲淡了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纠葛,而且王度庐先生写的小说,感情比较内敛,对当时那个年纪的我来说,可能有点读不懂。而且当时初三了,学习任务开始繁重,我囫囵吞枣的看完就匆匆把书还了,只是记住了几个有特色的人物,李慕白、俞秀莲,“碧眼狐”玉师娘.........
再次见这本书是在我大学毕业几年后,一次的早市上,一个中年人卖各种二手武侠书,我为此捧回了整套的金庸和这本《卧虎藏龙》,可能只是满足自己以前只能借书看的梦,书买回来被我搁置书架。今天由于整理图书翻出来,想重新在读一下。
2001年,李安指导的电影《卧虎藏龙》一举荣获多项奥斯卡奖,此前还在世界各地捧下十四种奖座。美国上映该片仅七星期,票房收入就高达3760多万美元!它所造成的轰动效应之一,便是让观众发现了一个名字-----王度庐;身为小书家,他被历史遗忘了半个世纪!
李安说自己之所以被王度庐原著吸引,是因为以往武侠作品多以男性为中心,而“这里却出现了很有趣的女主角"-----玉娇龙,她才是真正性格上的英雄。
但是《卧虎藏龙》原著的社会背景更为广阔,人物关系、矛盾冲突更为尖锐复杂,故事情节更为曲折迷离。玉娇龙和罗小虎的性格,比李慕白和俞秀莲更富于叛逆性和冲创性。后者那种被压抑的情感,在她们这里得到了火山般的喷放;后者的终身遗憾,在她们这里得到了”补偿”;然而,她们也没有进入“自由王国”,她们的痛苦,竟比那两位前辈更加摧人心肺。
重读卧虎藏龙,里面的很多人物鲜活起来,一朵莲花、蔡湘妹等初期一直推进故事发展,并贯穿整书的始终。看书就会发现,真的是性格决定命运,玉娇龙叛逆和渴望自由,但是她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又让她无法真的绝对自由去和心爱的人(杨小虎)一起携手江湖;而杨小虎身世坎坷,那种从小历练江湖的义气、担当和表现出对爱人(玉娇龙)的铁血柔情,让人迷恋。但是两个人成长环境的不同,造就不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所以虽然俩人有了孩子依然分道扬镳,也是情理之中的。有的爱情,外力阻挠反而逼迫之华丽生长,因为要冲破阻力,爱情在两个人心里反而更深,有时候深过真实的爱情;这样的爱情,一旦阻力消失,在平和自由下,反而容易消逝。徒留给看客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