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大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加班文化。在这种文化的价值认同下,正常下班反而觉得不正常,加班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种加班文化曾经普遍流行于日本、韩国等东亚新兴国家。如今这股风潮又吹到了我们这里, 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那么,该如何看待这种所谓的加班文化呢?
第一,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这种加班文化往往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崛起,特别是在经济急速崛起的背景下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人们的精力、体力、智力被无限度放大,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推动社会发展。与此同时,个人也获取了更大的经济回报和优渥的生活条件。当今社会年薪丰厚的大厂白领是众多人年轻人羡慕的对象。
第二,成就了很多有梦想的个体。加班看是违反人性,但其实是很多人是自愿的。他们把不断的加班、不断拓展自己的事业边界,视为成功的重要标志。很多人职业与事业已经实现高度重合。从事的职业既是自己的事业,而且是自身热爱的事业。为自身热爱的事业,透支更多的时间,并不疲惫和残忍。很多人已经达到了一种境界,工作及享受。工作就是最大最值得的娱乐活动。因为工作带给了自身巨大的精神享受,在不知疲倦的工作当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心流。加班成为充分实现自身价值的有力手段。作为打工皇帝的李开复就曾经坦言,自己可以十几个小时沉浸在工作当中,不知疲惫,还乐在其中。
第三,促进整个社会处在一种积极活跃的良性状态。 加班文化往往伴随着整个国家社会的急速发展。更多的人能看到自己前方不远的光明前景。他们自我说服着,再努力一点点,再多做一点点,就可以实现经济自由,就可以过上自己向往的美好生活。努力就可以达到自己的人生愿景,甚至实现阶层的跃升。在这种文化状态的影响下,整个社会都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活跃氛围。
但不得不承认,加班文化其实是一种病态文化,是社会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
一是加班文化违背人性,背离的生命的初衷,损害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 努力工作,加班加点,本是实现美好生活的手段;却惯性的成为了人们的生活目标和生活习惯。工作是为了生活,生活却不是为了工作。 很多人却弄反了。最后搞垮了自己的身体,离自己最初的愿景越来越远。这种加班文化透支的是员工的身体,透支的是有限的社会资源。长远看,对企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弊大于利。
二是加班文化催生形式主义蔓延。 各种表演式加班、摸鱼式加班在各个单位层次不穷。因为不加班,不合群;不加班得不到领导信任;不加班,没有晋升空间。不管是不是真的忙碌,真的工作需要,都要做出加班的假象。让企业文化更虚伪,让整个社会都加更虚伪。 加班文化在很多单位已经成为皇帝的新装,人人心知肚明,却没人愿意挺身而出,道出真像。
三是加班文化引发社会性的集体焦虑。 随着加班文化的蔓延,必然形成群体的焦虑和社会性的整体焦虑。不加班就落后,不超额完成任务,就算不达标。在这种思维惯性下, 加班文化对整个社会的破坏和影响,可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一个人的长期发展,一个社会的长期发展,需要一种健康正常有序的发展方式。不是靠透支,不是靠急功近利;而是要立足长远回归到职场人士奋斗的初心,回归到整个社会发展的初心。 个人的跃升、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依靠从容不迫,有条不紊的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