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Emily DONG 图 | 源自网络
全文约 3200 字 建议阅读时间 3 分钟
01、
这几天在生活中发生了几件小事儿引发了我的思考,和大家分享一下。
故事一:
我目前居住在一个相对还算现代化的公寓里,单元智能防盗门需要门禁卡的感应才可以从外面打开和进入。在居住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也曾发现有不定期的那么几天里,不用门禁卡只需用力拉拽就可以打开门的情况。至于原因我未知,或许是门坏了待修理。
但仅从门的闭合状态上看来,不需要门禁卡开门的那几天与平时需要门禁卡的时候没有任何差别。也幸亏有闭门器的作用,不然防盗门在那几天就可以大敞四晾着,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进入了。
多数时候,我会在进门前用门禁卡贴近防盗门的感应区,待出现一声长音的“滴”和指示灯由红色显示成绿色后,开门进入。除非在发现门不需要门禁卡就可以进入这样的状态维持几天后,才会不翻找钥匙直接用手拽开门。
前段时间外出休了一周年假,从机场返回时已是晚上。就在我拿出门禁卡备贴近防盗门尝试了数次后,都没有听见长音“嘀”声和绿色指示灯的显示。当时的我以为可能是小区更换了门禁感应系统,或者是我的门禁卡消磁了。
继续尝试了几次后,感应器的反应仍旧是一样的。我也只好放弃尝试,等着有人从防盗门出来或者有住户进入时,跟随进入。
冬天的夜晚进出楼道的人明显减少,若是在夏天的夜晚,即便是没带钥匙也不用怕,只需等个半分钟或一分钟,肯定就会有从楼上外出锻炼的大爷大妈们,或是下楼遛狗完上楼的住户们开门,最最不济都可以跟着外卖小哥在按门铃开启后进入防盗门。
虽然傻傻地站在门外,脑子一刻都没停止思考,我在想问题解决的方案和处理方式。
我在想“是不是小区在我外出的这一周更换了新的门禁系统,如果是的话我应该是去找物业换一个新的门禁卡还是需要找保安更换一下?”
继续想“我如果找物业的话我应该什么时候去,哦对了,微信好友里还有一个物业工作人员的名录,或许明天可以先问问对方确认一下。”
接着想“去找物业的换门禁卡的话是不是需要带着之前开具的押金条,押金条我放哪儿了?”
越想越深入,“这门总是不定期的出问题,得向物业反映反映,平时维修工作都怎么进展的,耽误住户时间。”
然后继续陷入思考状态不能自拔。
过了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我看见大厅走进来一个老人,他手里拿着几个塑料袋,看样子我猜想他是去外出购物刚回来。他慢慢地走向我的方向,我心里一阵窃喜,心想终于等来可以开门的人了。
老大爷看见站在门外手提大包身背小包,旁边还有一个行李箱的我,问我:“姑娘,怎么不进门啊?”
“大爷,这门我打不开了,不知道为什么。”我仍旧很纳闷得回答他。
“你直接拉开就行了,不用门禁卡的。”大爷指了指防盗门,做出了一个让我去试试的手势。
我走上前去用力拉开了门,一脸的尴尬相低着头,还不忘让大爷先进门。
就这样我上了楼。
故事二:
这几年在工作中经常出差,经常辗转在各车站、机场和酒店间。很多时候因为工作的进度不确定,车票航班的时间也常常是在确定好离开前才购买,但也有不少次处于周五这个不太好购票的工作日里,只能提前购票。这样的话工作会谈、宴席时间以及在路上的车程就需要自行把控好,以免错过车次。
自认为工作上还是一个未雨绸缪,周全细致的人,但是就在前段时间发生了一次险些误车的事情让我记忆深刻。
那天是一个周五,原计划当天返程。当天会谈的时间和宴请时间我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尽量保持各项活动的质量。
晚宴进行到差不多时候,我提醒一并出行的同事需要结束前往车站,因为抵达车站还需要差不多近半小时的车程。
司机师傅也赶在车辆发车前的十五分钟之内把我们送达车站,取票,安检,进站。查看电子显示屏时,并未找到我们乘坐的车次等候案件的检票口。于是我按照一贯的习惯坐在候车厅的一层等候,当时的我以为应该是显示屏还没有更新出来信息或者它就应该在一楼的检票口,这样的判断仅仅是基于以往的经验。
期间同事去了一下洗手间,就在临发车还有五分钟的时候我纳闷着为什么等候安检的人如此少,有些不符合常理。于是再次仔细查看车票信息,上面显示着“二楼检票口”。直到这时我才意识到时间不多了,我们需要赶紧上楼。
三步并作两步,近乎是跑着上了电梯,尽管如此当我们走到检票口时,检票口显示屏上已经显示“停止检票”的提示语,这代表着我们不可以再检票进站了,但是购买的车次也是当天最后一班,没有办法改签。如果不能坐上这趟车我们只能在这里住一晚明天再回去。一时间我不淡定了,乱了阵脚,而此时我看见了火车已驶进站,正在缓缓地减慢速度。
看着眼前容易跨过的护栏,我在内心自我斗争,犹豫着是不是需要跨过去,就在我犹豫时,身边同事的一声命令,他说“赶紧迈过护栏,咱们要赶上这趟车。”(该方式不到紧急时,请勿采取!)
穿包臀裙的我当时也顾不上那么多职业形象,赶紧提起裙子,用手撑着护栏,双腿跨过护栏迈了过去,也幸好车站工作人员虽然停止检票,幸亏没有把玻璃门锁上,我们用力推开门,一路小跑到相应的车厢前排队等候。
就这样我赶上了车。
0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见类似上述“上了楼”和“上了车”的事件,虽然结果最终也达到了我们的预期,可是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我们还是存在些问题。
问题出在哪儿呢?显而易见,故事一中的我,站在门外拿着门禁卡尝试了那么多次,却没有想到用手拉拉门看一下;故事二中的我在千钧一发的时刻还在犹豫和斗争跨过护栏这种行为的正确性,而不是关注要赶上车。
若问我,故事一中的我会解释道“谁知道门又坏了呢?大多数时候门都是好好的。”故事二中我会辩解道“跨越护栏是不对的行为,任何时候都不可以。”
听起来貌似有些道理,是这样吗?
真的是这样吗?
思来想去,问题的根源出在我无形中给自己的思维堆砌了许多【墙】。正因为这些【墙】的存在,才会产生了那么多思维定势、“应该或不应该怎么样”以及习惯去寻找标准答案认知。
究其思维之【墙】的建立,我们可以从自然世界(感官体验)、概念模式(社会和文化教育)以及推论和归纳(类似经历)这三个方面来追根溯源。
这让我想起今年六月份参加的一个培训课程,主题是关于水平思考模式(Lateral Thinking),该理论是由被尊称为“创新思维之父”德爱德华·德·博诺博士于1967年创立的。还记得在课堂上老师问了我们三个问题:
1、冬天过后是什么?
2、如何留住人才?
3、如何提高业绩?
思考过后,几乎所有人在限定的几个答案数量中给出了近乎相同的回答:
回答 1: 春天。
回答 2:加薪。
回答 3: 多拜访客户。
答案对吗?你肯定说对啊,我也这样想的。
那好,我知道我们都一样,我们有着同样的思维模式和惯性思维。
什么是思维的惯性?回答这个问题前,让我们可以回忆一下早晨起床后到出门前做的事情。每天每天,事情近乎相同,顺序甚至也相同,继而在大脑形成一种习惯。我们看到这些系统的行为带来的习惯有好的一方面,表现在行为上和思维上,好的一方面会让我们提高效率更有秩序,与此同时也有不好的一方面——难以创新,形成僵化。
再看一下我们的大脑吧。大脑是一种惯性系统,当我们遇到事情时很自然地会用以往的经验、知识、方法来处理,只要不符合惯性的,就会被排除在思考之外,造成想法数量少,总想到一样的等状况。这种思维模式多数只关注“是什么”和“对或错”。
所以,我们找到了答案——惯性,形成了思维的高速路!
爱德华·德·博诺博士教给我们的水平思维正是与我们惯性思维相反,它是透过非传统的方式,或关注逻辑思维所忽略的因素,从而寻求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
03、
那么如何来打破我们的僵化思维,改变我们的心智模式,继而想出新点子呢?
除了德博诺博士的水平思考模型,生涯规划师古典老师也为我么提供了一条升级心智模型的必经之路。
这条道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不知不觉、后知后觉、当知当觉和先知先觉。
第一个阶段:不知不觉。我们常年生活在相同的生活里,就好像小鱼生活在水中,混混沌沌,不知不觉,我们的心智模式也一样。
第二阶段:后知后觉。来到这个阶段,我们需要一个机会,让自己意识到这个世界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我们需要看到两个世界之间的或细小或巨大的差异,基于这种差距体验,萌生出对想象世界的察觉。
第三阶段:当我们经历这样越多的阶段,我们就会意识到这些差距,就好像冲破四分钟一英里模式的班尼斯特,在遭遇停滞不前时,会马上可以做出反应,我们称之为当知当觉的醒觉。
第四阶段:最后我们终于可以在事情发生之前,提前替换自己的固有模式,挑选更好的模式来应对,这个时候的思维我们可以称之为先知先觉。
所以我们可以用四个词语对应上述四种模式,它们分别是:
混沌——觉察——醒觉——超越。
结束语:
《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说:“心智模式是深植于我们心灵之中,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以及世界每个层面的形象、假设和故事。就好像一块玻璃微妙地扭曲了我们的视野一样,心智模式也决定了我们对于世界的看法。”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改变我们的过去,但却可以改变对于过去的看法,希望我们可以推到思维之墙,改变我们的世界。
- END -
关于作者:盖洛普全球认证优势教练,生涯规划师&讲师,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指导师(在读),法国里尔商学院MBA,外企HR,国内多家职业发展平台签约导师和顾问,简书、知乎、豆瓣、壹心理平台优质创作者,助力个体及组织生涯规划与心智成长。
公众号ID:生涯规划与心智成长(EmilyDONG_2016)
知乎、简书、豆瓣、壹心理ID:Emily 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