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黄红云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看了《策略思维》一书,理解了博弈论的艺术,可谓受益匪浅,感触颇多。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决策和博弈,比如该选择什么样的专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怎样打理一项生意,甚至该和谁结婚,哪种方式抚养孩子长大等等,都是决策的过程。
“博弈”就是一种冲突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参与者必须作出选择,并对对方的选择作出判断,这种判断和选择决定了博弈的结果。诺伊曼希望了解博弈中是否总有一种理性的解法,揭示林林总总的各种博弈背后的规律。
而耶鲁大学教授奈尔伯夫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迪克西特的这本著作,用许多活生生的例子,向没有经济学基础的读者展示了什么是博弈论策略思维,如何运用策略思维来进行思考,本书不仅适合对博弈论感兴趣的人,而且也同样非常适合那些希望让生活变得更加有条不紊的人。
企业经营没有战略的指导是漂浮不定的,而没有策略的指导,就几乎什么都不能成就。时代变了,环境充满了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不能依靠既定的战略,也不能依靠既定的计划,来指导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关注执行、关注细节、关注具体操作,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主题。以灵活反应、随机应变为特征的策略思维是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可完全以市场需要和客户意愿为中心,否则,企业只能跟随在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和难以确定的客户意愿身后,亦步亦趋,疲于奔命,最终失去生存的机会。当然也不可以企业自我为中心,漠视环境的改变和市场需要的变化,否则,将为市场所抛弃、为竞争所淘汰。
成功的企业经营活动应当以在战略指导下关注生存机会、关注具体执行过程、强调操作细节、应对现实变化、发展生存能力的策略为核心,形成以策略为中心的组织文化和组织形式,在充分考量环境变化和组织自身资源能力后,形成当下的、即期的经营策略,来指导企业的具体活动。这本书正是一部关于企业应该进行策略思维、如何进行策略思维和怎样将策略贯彻执行的书。
总体来说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引用译者的话:它(指《策略思维》)要告诉读者,生活本身就是一场一环扣一环的漫长博弈,我们时时刻刻需要做出这样或那样的决策。所以建议大家都来学一点博弈论的基本知识。这样来看,所谓博弈和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是一个意思。人生充满选择,每天都有我们需要决定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问题。学习一些经济学或是博弈论是否可以让我们变的聪明,在竞争中立于不败?或是最起码不会头脑发昏,干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来?我觉得未必。精于理论的学者和圆滑世故的商人相比,对博弈和经济理论的了解当然不同,可是他们在亲身面对困境时,谁的选择更简单和聪明,可能更取决于他们的经验。
黄红云认为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尽可能的用简单实例来给你讲解高深的理论,看上去循循善诱。故事性很强,就算你不能理解每一个故事中阐述的博弈论原理,它还是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读者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