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第六章原文: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一章——论道;
第二章——谈“无为”;
第三章——进一步谈“无为”;
第四章——论道;
第五章——讲了两个故事,进一步深入论证了“无为”。
根据经验来推导,我们知道第六章中,老子又该论道了,的确如此,第六章就是论道。
或许是因为老子在第五章中谈过一个观点:“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于是,第六章几乎成为了整部《道》最为短小的篇章,也自然成为了最难以理解与领悟的篇章。
《道》的第六章,其实也不难,我们只需要搞明白两件事,就可以站在老子的思想坐标点上去理解神奇的第六章了。
第一件事:搞清楚什么是可以不死的?
第二件事:搞明白“牝”“雌性”“母性”与道的关系。
让我们试着思考、理解、领悟并回答一下这两个问题。
我们大概极少思考这一超级简单的问题:哪些东西是可以不死的?
时值暑期,暑假期间央视有那么一部电视剧必播:《西游记》。所以,如果我们用上面这个问题去孩子们,那么他们会给你很多参考答案: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佛祖、观音……。
哪些东西是不死的呢?
一颗花生,历经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之后,最终依然回归为一颗花生,只是在轮回的过程中,带来了更多的花生。
一粒谷子,历经春夏秋冬之后,在农民的手中依然会回归为一粒谷子,只是在轮回过程中,带来了更多的稻谷颗粒。
以此类推,自然界中的诸多生命都是如此轮回,甚至包括人类。
那么,我们可以推论为花生是不死的,谷子是不死的吗?
很显然,不对,因为人类差不多都是这样轮回着的,人是会死的,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唯一决定了的事情就是会在百年之后(当然也可能是70-90年之后)死去。那么按照人类对“死”的定义,诸多自然生命也都会死。
那么到底什么不死呢?
老子在这一章中讲了:道不死,道是永远都不会死的。
别着急,让我们一点点地来理解。
任何人读完《道》前几章就几乎都可以明白一点:老子是无神论者!因为在老子看来:道生万物。宇宙万物都是道所生的,而非神和仙的功劳,所以说老子是无神论者。
既然老子是无神论者,那么本章明明开篇就讲了“谷神不死”,这里的“谷神”就一定不是指任何神,而是指道。
我们一定不曾遗忘,前面一章中老子用“风箱”来比喻道,“谷”与“风箱”也是有得一拼的,风箱是四面围住,中空的;而谷则是两座山之间所形成的沟壑,三面被围住,中空的。
所以,任何谷口都有两大特点:一、风口;二、溪流或瀑布形成的水潭所在处。
这么解释,应该可以理解谷神即为道,道即为谷神了。
谷神不死:道不死。
到此为止,这一章节的第一件事情算是弄明白了,那么我们开始谈第二件事:“牝”“雌性”“母性”与道的关系。
牝:泛指雌性,也指母性。
雌性、母性于第六章首次出场,出现于《道》中,在《道》后面的章节中还将多次提及。在老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之中,道与母性是有着某种很特殊的关系的,我们将跟随《道》的章节来梳理这些关系。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社会大约于20万年之前是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那么也就是说,人类作为整个宇宙微不足道的一员,是从母系崇拜、母系图腾开始的。
《道》认为“道”是:“万物之母“”众妙之门“”象帝之先“以及在本章中出现的”是谓天地根“。用直白的语言来讲,道是生万物,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都遵循道,道是先于宇宙万物诞生的,道是天地之间的根本。
那么把《道》和人类起始阶段的母系氏族社会联系在一起就可以得到一个非常有趣的推论:道生万物,万物崇拜母系,因为是伟大的母系也是遵循着道,孕育并抚养出富有灵性的生命。
老子称其为“玄牝“。
在煮史问道看来,这一点都不玄,因为诸多的文化是从遥远的远古传承下来了的,只是因为道深度隐藏,所以我们不易识别罢了。
生活中此类的现象更多,当年毕业的那所学校,我们称之为母校,而非父校,对不对。
我们常常把祖国比喻成母亲,而非父亲;我们把东北那片黑土地比喻为嫂子,而非哥哥……
案例到此为止,让我们正式总结性地回答第二个问题:“牝”“雌性”“母性”与道的关系。
老子将伟大的母系称其为“玄牝“。
老子认为“玄牝之门“是一切灵性生命的根源,是天地之根。老子开篇就讲过,道是众妙之门,是万物之母,那么在这一章中,老子抛出了母系、雌性、玄牝三大概念,进一步完善了道的描述。
老子这一补充完善性的描述被老子概括为7个字“玄牝之门“”天地根“,这就是道,《道》在第六章中所进一步完善、进一步阐释的道。
题外话,在古汉语中“谷“与”牝“均有女性、雌性生殖器的含义。
如果按照这个角度去理解,那么“玄牝之门“”天地根“则恰好形成了一阴一阳,非常形象,而《道德经》这部典籍的根源是《易经》,易经对道也有个基本解释:一阴一阳谓之道。
《道德经》有点深。
�u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