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金山中学 陈蕾
今天的共读课程,谈的是《终身幼儿园》提出的4P学习法的第一个“P”——项目。虽然米切尔·雷斯尼克没有很直接地给“项目”下一个定义,但他在文章里做了这样的描述:
在创客运动的文化中,只是做点事情是不够的,你需要制造出东西来。根据创客的原则,最有价值的学习经验来自当你积极参与设计、建造或创造某样东西的过程中,即当你通过制造来学习的时候。——米切尔·雷克尼《终身幼儿园》P37
说实话,前几年我就在互联网上见过“PBL”,项目式学习、跨学科学习、合作学习等概念更是铺天盖地,但到底什么才是“项目式学习”,我也是在探索与思考的路上才理解得越来越清晰的。
在一次关于项目式学习的探讨中,王绪溢博士告诉我:项目式学习的核心在于学生必须完成一个项目,也就是产出作品,在作品中学生必须以学科知识为内涵,以探索为过程,以协作为形式,以必要技能将内涵、过程与形式转化成为最终作品。所以这份设计对学生来说,内涵、过程、形式与最终作品为何,以此来判断它的项目意义。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和朵儿最接近项目式学习的经历,无疑便是创作动画作品《小老鼠的防疫战》。这段学习历程已经在三篇文字——《创作动画的魔力(1):跨出第一步》、《创作动画的魔力(2):一切都在做中学》、《创作动画的魔力(3):让智慧与创意涌流》做了详细记录,有兴趣的伙伴不妨可以自行阅读。
而我今天想讲的故事,也许只能算一个不完全的项目式学习,但我希望自己与正在阅读的你,都能从故事之中增进对“项目式学习”的理解。
在故事开始之前,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就是今天文章标题上的那个问题:8岁孩子策划的旅行,你敢去吗?
如果你在2016年7月之前问我这个问题,我会很肯定地回答你:我不敢。这不是开玩笑吗?这还是旅行吗?分分钟要“爆炸”的吧?
但从那一天开始,我觉得那一趟“折腾”的旅行,见证我们与孩子最好的成长。
时间要倒回2016年6月28日,暑假第一期的拼养拉开序幕。这一次,一共有9个家庭参加了活动。9个孩子中,7个一年级的孩子依然是主力,混入1个幼儿园的弟弟与1个四年级的姐姐。
在活动开始的第一天,我们就和孩子们宣布了最后两天要去厦门旅行。但要去的几个地方,只有图片线索,需要自己去进行查证。至于每天什么时候去,怎么去,先去哪后去哪,一切由他们说了算。孩子们兴奋极了,非常激动。
为了能够更有序的推进行程规划,我们每天都安排了专门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讨论。孩子们分成了三个小分队,分别是时间安排组、交通线路组与美食组。他们需要在出发之前,完成初步的行程规划。
在大人眼里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可到了孩子们这儿却完全不是这样。我们以为是“头脑风暴”,集思广益,结果孩子们却意见不合,迟迟无法达成共识;我们以为网络查询,简单便捷,结果孩子们却掉进了茫茫信息,去往错误的方向;我们以为……不过,无论怎样,孩子们以他们的方式设计完成了这次旅行,然后无比期待。
出发前夜,我和妮妈对跟随前往的爸爸妈妈们提出了唯一的要求:请绝对听从孩子们的安排,无论出现什么问题,请淡定,耐心等待孩子们的解决方案。但说实话,那时,我的心是隐隐担忧的。
怀着激动的心情,7月2日我们一行20多人浩浩荡荡地开启了为期2日的厦门之旅。
这一路上磕磕碰碰,孩子们做的攻略受到了各种挑战。
先来说说美食组。第一天中午入住之后,美食组的馨带领我们前往曾厝垵的一家美食小店,一路上还和我们介绍着厦门的美食。我们绕了几圈都没有找到那家小店,有小朋友问是地址错了吗?馨又查了查,没有错。那怎么没有这家店呢?原来这家小店早在前一段时间倒闭了。这一下,小朋友们“炸锅”了。“啊,店没了,那我们中午吃什么啊?我好饿。”“你们到底有没有认真查啊?倒了都不知道?”“现在怎么办啊?”正午,烈日当空,其他小组的小朋友情绪反应真实,但这也点燃了馨的情绪。馨哭了,哭得很伤心。这一下,其他小朋友才晃过神来,放下抱怨,开始帮忙想办法。“要不我们到那一家吃吧?看起来也不错,也有你们说的沙茶面。”此时的快速决断与团结,倒是我没怎么想到的。我们终于吃上了一顿饱饱的午饭。
这件事对美食组的冲击应该是不小的。还记得那天下午,刚进厦大不久,苗问我:“我们一会儿会经过芙蓉餐厅吗?”我有点好奇,但很认真地回答她:“应该会吧。怎么了?”她对我说,我要去看看它晚上开门吗?几点开门?如果它不开门,我们现在就可以找好另一个吃完饭的地方。说真的,孩子们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厉害,只是经过了中午事件,就知道要提前做好备案。当经过芙蓉餐厅时,苗飞奔上三楼,然后又飞奔下来,开心地向大家宣布:“芙蓉餐厅晚上有营业,这是我们今晚晚餐的地方哦。”记得那时,所有的大朋友和小朋友都为她鼓掌。
接着来说说交通线路组。第一天下午去厦门大学,交通组安排大家乘坐公交车到厦大西门站下车。不一小会儿,车就来了,他们还贴心地让大家先上了车。到站时,他们还不忘提醒大家下车。一切看似非常顺利。厦大西门就在车站旁边,大家都高兴地朝那走。结果没想到,在门口,我们被保安拦下了:“这个门只能出不能进,游客要从东门进入厦大。”这对交通组无疑是“晴天霹雳”,完全没有想过还有这样的规定。那接下来怎么去东门呢?孩子们说,我们打车去吧。我提醒他们:“怎么去,由你们决定。但因为你们的失误而多花的交通费用,要从你们的集体基金中扣除。”我们的孩子花别人的钱大手大脚,但是要花自己的钱那可就是精打细算。交通组的阳借用妈妈的手机,查询了从西门到东门的公交线路,发现并不太远。于是,他们决定选择乘坐线路最短的公交前往。车来了,没想到却是小巴,根本挤不下我们这么多人,这又怎么办呢?交通组的孩子们说那就分批前往,然后在厦大门口集合。
最后是时间安排组。说实话,有了前两组的凌乱,时间组不乱都是不可能的了。刚开始时,他们更多是把责任怪到了其他两个组,都是他们的失误导致了时间的延迟。但慢慢地,他们学会了相互体谅,一路上时间组都在根据具体情况——天气、活动、大家的反馈等重新做出每个时段的新安排。
在这段旅程里,孩子们自己设计的旅行攻略被真正的实施,而有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并加以完善。而爸爸妈妈们也令我感动,在烈日之下的耐心等待、不指责,在孩子受挫时候的情绪安抚,这一切都让孩子们在安全的环境里不断地挑战自己。
每一次拼养活动,延时最长的都是最后一场总结分享会。那一次的分享会里,孩子们自己总结:应该如何设计旅行规划?要注意哪些问题?当遇到问题时,我们该如何解决?等等。这样的行动、这样的思考,会给孩子们的童年留下不一样的印记,正如皮亚杰所说:孩子会通过于人和周围事物的日常互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正如我前面所说的,这可能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项目式学习,因为没有产出作品,也没有真正的学科目标,可能更像一场实践活动。但我又觉得它是一个“项目”,因为它也在制造——孩子们在设计与实践旅行规划的过程中,调用了学过知识、能力、品质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
下一次,我们可以换一座城市,到时我会让它通往真正的“项目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