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篇第一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 ‘如切如蹉,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穷却乐于道,纵有钱却谦虚好礼哩。”

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先开料,再糙锉,细刻,然后磨光。’那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道:“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你能有所发挥,举一反三了。”

将‘无谄’视为原点,‘贫而谄’就是负轴,子贡所言贫穷时不巴结奉承就是一种归零的状态,这已属难得。而孔夫子却进一步指出可以做得更好——安贫乐道,即由原点出发指向正轴,这无疑又上升到另一境界。富而无骄,同理。要维持原点的状态,就需要自我克制,似乎要时刻防范着自己跌向消极的一端,这是对自己设置的一层限制。而身处贫穷却乐于道,在我看来是一种很稳定的状态,也是一种很放松的状态,只涉及程度的深浅,无需担心质的劣化。既然都能做到贫而不谄,为何不进一步做到‘贫而乐’呢!联想到生活中我们往往能遵守基本的礼貌,他人求助时会伸出援手,但在他人尚未言明就主动帮助的次数就要大打折扣了,我们助人,但却并非‘乐于助人’。

从另一方面来看,学生向先生请教,并能在先生指点后举一反三,无疑是真正理解了这一内容,由此可以看出做学问也要不断深入。所以,道德需要提升,学问需要巩固深化。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不琢,不成器,人同玉一样,只要经历不断地琢磨,才能实现自我提升,雕琢成一块美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 有子曰:...
    易煊童阅读 607评论 0 0
  • 来自上海秋霞圃传统文化研究院 學而篇第一 (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
    常修阅读 636评论 0 0
  • 下午抽空整理了孩子们写的成语运用 今天班上搞活动,同学们都忙得不亦乐乎。——张敏霞 我们要尊得长辈,可不能犯上作乱...
    知足常乐杨阅读 1,254评论 0 1
  • 自己这两个月的状态实在是一团糟。生活上愈加感到和父母间的矛盾隔阂,感情上和自己女朋友相处越来越感到疲惫。工作上也越...
    舒哲小义阅读 1,168评论 2 1
  • 接地气的餐饮业,对人的依赖程度绝不亚于高大上的互联网公司,一位手艺精湛的厨子完全可以让一家餐馆生意兴隆,也可以使其...
    望穿流年阅读 25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