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卧渔
这一系列文章,虽然名为“书评”,本质上更像是“荐书”,所谓“奇文共欣赏”,奇书亦然。言归正传。
《1984》 《动物农场》 作者:乔治·奥威尔 [英]
我们习惯于把小说分成许多种类,比如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官场小说、历史小说……还有有一类叫作:反乌托邦小说。当然数量不多,仅有三部,而且都是老外们写的,以前还都是禁书。
按写作时间先后,分别是:
《我们》 作者:尤金·扎米亚金 [苏联];
《美丽新世界》 作者:阿道司·赫胥黎 [英];
《1984》 作者:乔治·奥威尔 [英]。
其中前两部还未曾拜读,故而不作介绍。
《1984》细致入微地为我们展现了“极权”的本来面目:它残暴、恐怖,却把自己装扮成慈祥和蔼的模样,满口仁义道德。也让我们体会“极权”是如何管制社会,控制人的行为、思想甚至衣食住行。也对于人类在“极权”的强力管控之下所表现出来的无助、自私、虚伪等等丑陋的一面作了全面深入的描述。
小说描写的具体内容无需赘述。
我认为奥威尔的这部小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在于,他发现并揭示了“语言腐败”的可怕!书中的“极权”统治者们,往往用语言将暴力、迫害美化,包装成一些温情脉脉的美好说辞,并通过暴力迫使民众信服。他们创造了一种“新语言”,将污浊不堪的暴力行径冠以轻松愉悦的名称,用以掩盖罪行,蛊惑人心。所以,我觉得相比于书中对于极权主义的直接描写,对于语言之于暴力“极权”如虎添翼般的强大威力的揭示更具有现实意义。
尽管书中对于自由、权力等的认知有着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却丝毫不影响《1984》成为一部伟大经典。
《动物农场》是奥威尔的一部政治讽刺小说,描写了一个荒诞的小世界:在一个农场里,猪成为了统治者,建立了自己的“王国”,而人沦为被统治者……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最初的小说阅读,是从路遥的《人生》开始的,后来就是这部《平凡的世界》。所以,对于我来说,路遥永远都是个特别的存在!他对于文字、文学的敬意,对于写作的敬意以及作为一个作家的自尊、自律,应该可以为后来者树立榜样。
他的作品里总有一种朴素的诗意。他对于苦难的描写冷静、忧郁却又不歇斯底里。他将自己的悲悯情怀在作品里贯彻始终,那种缓慢的淡淡的伤感也恰到好处,哀而不伤。
在《平凡的世界》里,作者着眼于一个家庭中两个兄弟各自不同的艰难的生活轨迹,反映了整个西部高原,乃至整个中国乡村百姓在特历史条件下的生存状况。用极为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他们的苦难、挣扎和绝望,也表现了他们的朴实、乐观和坚韧。
路遥小说的魅力在于对细节准确、生动的描写,在于对人物,尤其是人物内心的真实刻画。我个人认为路遥小说中的这一品质,以及他在作品中营造的富于浓厚西部风情的审美情趣,几乎无人能出其右。
《平凡的世界》中,对于社会治理的期望仍有其局限性,比如作品中凡是写到高层领导,都是清正廉明两袖清风的。这一方面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之下,这样的写法是最不坏的选择;另一方面,这样的处理方式更有利于作者在情节处理上能够自圆其说。很难因此认为作者的真实思想就是如此,也不能就此认定作者对于社会治理的认识依然停留在寄望于“清官政治”的“人治”而不是法治和体制变革上面。
还有作品前后风格出现了很大变化(小说共为三部,这里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后半部分行文显得急促,对于情节和人物的处理变得几近“残酷”。比如,小说中为我们塑造了田晓霞这个几近完美的女性形象,似乎是整个作品中唯一能够抚慰读者心灵的美好的存在。然而作者先是让她死心塌地爱上了孙少平,这种“奇特”的“爱情”,我且将她称作“那个时代被蛊惑的盲目的投名状般的可悲的社会主义革命爱情”!我不说作者这样的安排脱离现实,但是至少,没有给我们一个足以支撑这种“爱情”存在的理由。再后来,作者安排她“壮烈献身”,被混水卷走,杳无音讯……整个小说后半部分,“死亡”成为了一条隐藏的主线,贯穿了作者的叙述过程,读来让人不禁心生悲痛……
《平凡的世界》是唯一一部我读过多遍的小说,时至今日,想到这部作品,心底就升起一股苍凉之气……
写到此处,仍然需要向作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