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1.文中说,“明眼人看的出来,这一做法本身就是我对高考失败的防御!”您作为“明眼人”,请指出这是哪种防御?
2.复习作为参与性技术的自我暴露,并熟练掌握暴露的四个层次。
3.体会并从理论上掌握印象管理技巧。
4.反思为什么“成功了不骄傲不易,而承认自己失败了实在太难了”?
1、我不是明眼人,但是也要表达一下下。对高考失败的防御首先是压抑,然后对高考失败避而不谈而是绕到大学考试不及格上是转移话题,应该是置换这一防御机制,然后把考试不及格这事理性化变成文字,使用的防御机制是升华。
2-3、列在下面的知识点积累中
4、在成败归因时,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成功时内归因有利于自我价值的肯定(成功了不骄傲不易);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失败时外归因,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则是一种自我防卫策略。(承认自己失败了实在太难)
知识点积累:
当自我把焦虑当成一种危险或不愉快的信号时,它就会做出反应,形成做防御机制,所以自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在承受“本我”的欲望压力时,同时又顾及现实要求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自我便逐渐形成了的一种功能,这种功能可以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用一定的方式调整自我欲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经过调整可以使人们同时接受自我欲望和现实要求,从而不致引起情绪上的严重痛苦和焦虑。不论是正常人或神经症病人,都会使用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包括:否认、压抑、合理化、置换、投射、反向形成、过度代偿、抵消、升华、退行,幽默和认同的12种形式。
自我开放技术,也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或开放对求助者的态度、评价等,或开放与自己有关的经历、体验、情感等。它与情感表达和内容表达十分相似,是二者的一种特殊组合。
自我开放一般有两种形式:
(1)咨询师把自己对求助者的体验感受告诉求助者。
(2)自我开放是咨询师暴露与求助者所谈内容有关的个人经验。
自我暴露的四个层次。从浅到深可以这样分:先记住四个字——装、服、体、心
1情趣爱好方面。
也就是熟知饮食习惯,有什么偏好呀,好像两个人见面,都穿着西装,彼此之间隔着一层厚厚的墙,自我暴露的程度很浅。
2态度方面。
对他人的一些评价,比如两个人都对同一个人有愤怒情绪,两人很快成为好朋友,相当于脱掉西装,露出贴身的衣服,关系近了一层。两人之间的墙有了一道门,通过门可以进行较多的沟通。
3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
主要是指自卑感,如果一个人跟我们说起他一直不能跟他人分享的经历,尤其是感到丢人、羞耻的事情,比如婆媳矛盾、和爱人离婚了等等,这就相当于赤膊相见,自我暴露程度较深,关系已经是相当亲密。墙拆了,只隔着薄薄一层纱。
4隐私方面。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我们每个人都有隐私,都不想被人知道,尤其是自己的性经验方面,不便于跟他人分享,如果能分享跟性有关的话题,这就相当于把心全部打开,对人都不设防。这个时候,自我暴露程度最深,当然,也最容易受伤害。
印象,是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印象管理,亦称印象整饰和印象控制,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
印象管理是一种社交技巧。其常见策略有:
1.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比如,人们认为外表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而外表最容易为他人所知觉,所以个体往往留意修饰外表,尤其在异性面前更加如此。
2.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个体的真实自我也许不受他人和公众欢迎,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印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个体常常把真实自我隐藏起来,好比戴上一副“面具”;同时,通过各种办法自我抬高,让他人觉得自己在总的方面或特殊的方面很优秀,也可以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自我抬高的人往往会承认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
3.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个体为了给他人留下好良好印象,需要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期待。例如,教师在学生面前作出的行为举止,符合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要求,会给人留下一个“好教师”的形象。4.投其所好。个体为了得到他人的好评,给人留下良好印象,往往投其所好,采取自我暴露、附和、谄媚、施惠等手段。
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归因不仅是一种心理过程,也是人类的一种普遍需要。
内因,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将行为原因归于个人特征,称为内归因;
外因,是指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人影响、任务难度等。将行为原因归于外部条件,称为外归因或情境归因。
综合归因,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单一因素引起,而兼有二者的影响。这种归因称做综合归因。
影响归因的因素:
1.社会视角。人们的角色和处境不同,观察问题的视角就不同,对事情的看法会有差别,因而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显然,行动者(当事人)和观察者(局外人)对行动者行为的原因的看法会有差别。
2.自我价值保护倾向。个体在归因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即归因向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
在竞争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归因,从而减小他人成功对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如果他人失败了,则倾向于内归因。对他人成败归因,个体均有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保护自我价值倾向,这种倾向称动机性归因偏差。不过失眠患者往往有相反的归因倾向,即他们认为失眠是内部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自己神经衰弱,焦虑、紧张等等。所以对失眠患者,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归因模式来使失眠程度得到缓解。
3.观察位置。人们观察事物时的空间位置不同,对事物的解释和看法也会有差异。人们往往把事情的原因归于突显的、在注意中心的人或物。
4.时间因素。随着时间的流逝,归因会越来越具有情境性。人们会对过去很久的事件解释为背景的原因,而不是行为主体和刺激客体的原因。
以上摘自闻岱老师和穆占叶老师的简书,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