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家里人总是喜欢考我数学题,但我多半不是不知道,就是一时半会儿回答不上,于是就会受到辱骂,所以从那时候起,我潜意识里就讨厌数学,甚至对数学有恐惧心理,导致我从小学到现在,数学从来就没有好过。
出来工作之后,发现数学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平时生活当中懂点加减乘除,完全够用。后来随着认知的加深,发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每天有多少时间,能做多少事情,所做之事能达到什么效果?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算计,从长远来看,利弊得失,其实都包含在我们每天的选择里,不再是仅仅为了算数而算数。
当然,现在没有人再考我数学题了,我也没有必要再排斥它了,反而是因为生活的需要,让我不得不重新重视它。如果说以前学数学是为了应付别人的考问,那么现在完全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心态从被动变为主动,现在可以说,所学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那么我还有什么借口推脱呢?
但是真正去践行的时候,才知道有多难。列一张计划表很容易,什么利弊得失也可以算得很清楚,有些事情如果没有按照计划去实施的话,什么结果也能想得到,一事无成便是很多人挥之不去的阴影。
难的是每天都在坚持,因为有时候坚持的结果很微妙,一旦看不到结果,则很容易放弃。但是人生如果要有所成就,那么自律则是每个人必须学会的一课。
在自律这方面上,我碰到很多挫折,但是我总得想办法克服过去。于是我开始培养自己一些习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阅读,每天要求自己写作多长时间。
我需要克服自己患得患失、没有恒心的毛病,那么我就必须得做一些恒久之事,而且这些事情是正确且有意义的,好比阅读、写作和演讲。
我甚至给自己列了一个表,当我迷茫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我就打开表格看看,哪些事情是我必须去完成的,是不需要任何理由和借口的。
有时候,我不知道我坚持的这些能给我带来什么,但是我总认为坚持正确的事情,在今后的某些地方,一定能够给我带来好处。因为我不去这么做的话,时间同样会浪费,所以与其浪费时间,不如多做点事情。
如果非得要赋予意义的话,那么就是自我成长。没有人会说成长是坏事吧!
看过这样一个比喻,当时对我的震撼挺大的。
想象一下,有一家银行,每天往你的账户充值1440块钱……如果你觉得不够,对不起,就那么多;如果你竟然没花完,对不起,第二天虽然还会给你再次充值1440块钱,但前一天没花完的清零……在这种情况下,你的最佳策略是什么?
还真有一家这样的银行,也不知道是谁开的……它的名字?——时间。每天只有1440分钟,管你用不用的完呢……
当把时间比作金钱,这样就形象了很多。如果你的时间是用来吃喝玩乐,那么对你来说没有任何建设性,在往后的岁月里,时间甚至会越用越少,直到最后生命耗光了,时间也就没了。
但如果用时间来投资自我成长,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则会越来越值钱,你甚至可以用时间换去更多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即使有一天生命走到尽头,你仍然虽死犹生。
那么你觉得哪种生活更值得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