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是孤单的点,在时间的维度上屈曲徘徊,形成的轨迹便是人生。
读《德米安》,让我想起久远以前读过的《金阁寺》。也是充满了烦恼与妄想的少年时,也是善恶未判将判,天明前最后的混沌的岁月。仿佛每个少年的“我”身边,总有一个若即若离的伙伴,亦敌亦友、亦正亦邪。
而那伙伴,他亦是孤单的个体,也在时间的轴上,刻画着他独一无二的轨迹,并且只在人生的某个区间与“我”产生交集。
个体又是点的无限可能性的集合。
无限的点,就产生无限可能的轨迹,有些与“我”平行错过,有些则与“我”有数面之缘,德米安是后者的其中之一。
“我”在无限多个我中,自觉为德米安的友人,其他的“我”,将自觉为何人呢?自觉为德米安的那个人,是否就是另一个我呢?
我不免想像,世界本无他物,而是人自身产生的万象,人活在如沙数的自我当中,束缚自己的,究竟只是自身的心魔。
又不免想起同属于黑塞的《悉达多》。
黑塞,擅长描绘轨迹。
黑塞笔下的人不是丰腴的血肉,也不是有厚度广度的生活。他们惯是在灵魂观测下彷徨向前的,若一个点般的存在。这存在惯是休憩在一个仿佛开始的终点,就如同文末的句点,虽小却执着于自身的圆满。这终点同时又是虚幻而美的,摧折于现实,同时升华于现实之上。如《悉达多》的轨迹终点是沙罗双树,而《德米安》的轨迹终点是硝烟味的梦。
年少宛如幻梦,被惊醒于战场;又宛如一件七彩的琉璃,破碎为随风逝去的烟尘。
从此,“我”亦失去了遐思的翅膀,坠落于成人的地上,或者“我”成为德米安,用生命交换一个永远少年。
又或者,在活着的某一个座标上,我早以与我私人的德米安分道扬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