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第三只眼”
- 【】1989年,德国国家安全局“Stasi”雇佣全职间谍
- 【】德国统一20年后,更多的个人信息被采集和存储。
互联网出现前
- 【】专业数据收集公司——艾可飞、益百利采集记录全球约几百万人口的数据
互联网出现后
- 容易、成本低、更有用处
- 不仅政府监视,亚马逊、谷歌等
【互联网——隐私受到威胁;大数据——加重】
大数据的核心思想:用规模剧增来改变现状
【挑战】运用大数据预测和判断惩罚人类的潜在行为
【】1943年,美国政府拘留日裔美国人
【】荷兰,纳粹分子用民事记录数据来搜捕犹太人
【】刺青号码与IBM穿孔卡片的号码一致
我们的隐私被二次利用了
-【】电表,能源使用情况能暴露一个人的日常习惯等
大数据是否改变了这种威胁而非加剧了这种威胁。
- 【】谷歌图像采集车
- 【】2006年8月,AOL进行匿名化
- 【】2006年10月Netflix进行匿名化,被认出
匿名化对大数据无效
- 收集的数据越来越多
- 结合越来越多不同来源的数据
预测与惩罚,不是因为“所做”,而是因为“将做”
- 犯罪者
- 违背道德人性
数据独裁
- 国防部长依赖数据
- 福特汽车
- 越南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