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书里乖,智慧书中来。”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古训。每个人从小到大,离不开书本的陪伴,经历读书学习的过程,有的人是由父母送去学校接受教育,有的人因特殊情况在家里自学成才,不管怎样,书籍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十分重要。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样,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及文学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表明通过学习让自己的精神生活更丰富多彩,心理更健康。
皮罗果夫说得好:“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
选择好书遵照个人兴趣与喜好,有些什么好处呢?总结有以下几点:
1、书籍能不断增长知识,了解天下历史大事,培养文化修养,积淀文化底蕴。
2、书籍可以扩充知识面,能让人心胸开阔,书籍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3、书籍可以提升综合素质,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方法,增加文艺气息,让气质更加出众。
4、书籍可以增见识长学问,拓展思路,改变思维,促进个人进步,净化心灵、修身养性。
书籍也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源源不断地向大脑输送新的精神营养一一知识,它可以让我们放松心情,陶冶个人情操,也会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著名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好文章,保证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一本好书就像是一个好朋友,它始终对你忠贞不渝,过去如此,现在仍如此,将来也永远不会改变。它是最有耐心令人愉快的伴你。在我们穷愁潦倒、临危遭难的时候,它不会抛弃我们,对我们总是一往情深。在年轻时,好书陶冶我们的性情,增长我们的知识,到我们年老时,它又给我们以安慰和勉励。
人们常常因为同时爱一本书而结为知己,书是高尚的情谊纽带。人们可以与作家沟通思想感情,彼此息息相通。
哈兹利特曾经说过:“书籍潜移默化人们的内心”。书熏陶人们的气质品性,影响你的言行举止,少小所习老大不忘,恍如亲历其事。
书籍物美价廉,好书常如最精美的宝器,珍藏着作者思想的精华,人生的境界就是思想的境界,读一本书就是读一段他人的人生。好书是金玉良言的宝库,若将其中的崇高思想铭记于心,就成为我们忠实的伴侣。菲利普悉尼爵士说得好:“有高尚思想作伴的人永远不狐独。”
当我们面临诱惑时,真善美的思想就会像仁慈的天使一样,纯洁并保卫我们的灵魂。正确的思想也蕴育着行动的胚芽,处处体现正能量,因为金玉良言几乎总会启发善行。
书籍具有不朽的本质,是人类勤奋努力的最为持久的智慧结晶,对于历史上伟大思想来说,不受时间影响,多少朝代前闪现在作者脑海里的伟大思想至今依然清晰如故。当言论与思想记载于书籍中时,尽管封面老旧不堪,内容仍旧那么生动感人。时间的作用是淘汰不好的作品,因为只有真正的佳作才能经世长存。
书籍引导我们与最优秀的人物为伍,使我们置身于历代伟人和善良的人们之的,如闻其声,如观其行,如见其人。例如古典书籍《论语》,记录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我们就好像同他们一样有情感交融,悲喜与同的感受与启发。
无论是古代书籍还是现代书本,都有各自的用途与适用人群,每位读者按照自己的兴趣,沿着追寻梦想的初心寻觅,去寻找喜欢的书籍。
书籍在手,如何让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知识,那就是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意思讲学习时常温习应用才能记住。
学习知识时,信息输入大脑后,遗忘也就随之开始了。遗忘率随时间的流逝而先快后慢,特别是在刚刚识记的短时间里,遗忘最快,应用好的记忆法,例如艾宾浩斯记忆法,对于任何材料的记忆都是行之有效的,可以极大地提高记忆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
我个人的看法是吸收知识的途径为:兴趣选择一读书学习一记忆总结一写作输出,如此反复,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