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们迎来了管理提升班第六课,网络素养课程设计师黄秀峰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乡村学校网络课程设计》,听后大受启发,对如何开展青少年的网络教育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课程开始黄老师与我们分享了两则新闻:
其一,留守少年陷网游漩涡:家庭教育缺失、无父母在旁管教。
其二,8岁双胞胎姐妹海边溺亡 妈妈:发个朋友圈孩子就没了。
这两则新闻虽然内容各异,其实都指向一个网络沉迷的问题,如何平衡网络和学习、生活的关系?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带着这些问题黄老师从三个方面与我们进行了解读:
一、网络再认识――理解
1、网络是什么?手机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几何倍数增长,现实生活当中手机无处不有,现代人的生活再也离不开手机和网络,手机时时处处陪伴着我们,一刻也不能离开。网络和手机再也不能简单视为工具,因为工具是可以替代的,但我们现在很难找到另外一个工具可以替代网络和手机。
和网络相关的词汇:“教育信息化2.0”、“认知升级”、“大脑操作系统”……词汇外显思维,思维决定行动。网络是环境,它在塑造我们的行为、改变我们的生活,“手机控”、“网络成瘾”等新名词的出现,也彰显出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崇高地位”。
2、网络有什么功能?信息化时代,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检索、购物、买票、网课……甚至可以说网络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在网络上基本上可以找到我们需要的任何信息,网络极大提高链接信息的效率,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二、课程再设计――方向
课程设计分为:一个学科的课程、全校所有课程。针对听课的大多是学校的管理人员,黄老师就讲了全校课程的设计,课程是变革的重要载体,因此课程再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
学校的教学系统包括:教师、学生、内容、媒介四个维度,网络是支持每一个维度发展成长进步的基础,网络能够促进老师的自我学习与成长,能够让教学的内容融入教育技术,让学生有机会通过网络进行实践,通过网络丰富教学媒介的形式。当老师能够在网络上选择学习内容,让自己发生变化的时候,当我们的教学内容尝试新技术融入的时候,当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设备进行网络学习和实践时候,当我们的教学媒介突破传统的黑板、PPT的时候,那我们的课程教学改革就在悄然发生。信息技术的融入促成课程再设计,需要网络拓宽信息技术的边界。互联网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毫无征兆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掀起了一轮新的课程改革,双师课堂、网络课堂、云课堂……
三、学校再发展――行动
1.教师的自我成长
教师的自我学习,网上有许多资源:互加青椒计划、21世纪教育研究院乡村教师成长计划、中国教师教育MOOC、同一主题的小圈子、其他公益组织。
互联网打破了学校的围墙,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只要你想学习、肯学习,学习资源随处可见、伸手可得。时代在变,我们也要随之而变,只要你努力,一切皆有可能,抓住这个机遇,你就能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时朝莉老师、王菲老师……还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2.学生的网络素养
在网络时代,我们不可能隔绝网络,要让孩子有试错的机会,让孩子在课程的学习下成长、在实践中做练习,孩子的成长才可能慢慢发生,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少年派网络素养课程,线上课程两个学期共30节课,四个主题:1.用软件――利用软件辅助学习;2.搜信息――利用网络维持好奇;3.创作品――利用工具表达自我;4.游网络――利用规则平衡生活。线下课程分年级设置,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学校发展要老师快投入,学生慢培养。现在网上资源丰富,教师应快速投入网络学习,学习师德修养和专业知识,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而对学生的培养则急不得的,学生的行为习惯需要一个过程来培养,“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对学生要有爱心更要有耐心。
黄老师的讲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网络是把“双刃剑”,关键看你如何使用。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学生,你要完全阻隔他们与网络的联系,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科学的。互联网时代,学生需要学习网络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网络素养,否则以后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就像雨季的洪水,堵是堵不住的,你要去疏浚河道,让它按照你的意愿去分流。网络也是如此,关键也要靠老师和家长去疏导,如何去疏导呢?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少年派网络素养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实践、体会,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慢慢改善学生沉迷网络的状况。家长在家里要教育监督好自己的孩子,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避免网络成瘾。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改变网络上的陋习、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可结合教学经常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查资料、PPT设计比赛等,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技能,通过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做互联网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