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空姐搭乘顺风车遇害百天之后,浙江乐清一名20岁女孩在8月24日搭乘滴滴顺风车的途中再次遇害。
网络舆论的攻击力再次聚焦到了滴滴。
对此先表明我的观点:姑娘无错,滴滴有责,凶犯当诛。
具体到这一件个体事件上来说,滴滴的客服的确有责,如果前一天能够对已被投诉的嫌犯进行处理,那么姑娘完全有会避免这一场悲剧,如果案发当日滴滴的客服能够迅速处理、反馈情况,姑娘也许还有一线生机——尽管非常渺茫。
但是,我想说的是,无论滴滴怎么做好准入制度、做好监管措施、做好服务系统、做好应急机制,只要这个平台存在,都无法杜绝这一类恶性案件的发生。
人性中的恶、人性中的软弱,必然会造成这样的事件发生。
因为我深深相信,在顺风车上女性受到性侵害的的案件,绝不止已经发现的这几起。只是因为没有危及生命而从未曝光而已。
我也相信,顺风车中的部分司机,本来心怀的目的就不是赚钱,而是取得与单身女性单独相处的机会,从中获得金钱之外的利益,并为此沾沾自喜。虽然目前并没有数据支撑这一判断。
卖方市场已经心怀不轨,买方市场又总是抱着便宜、廉价的心态忽视安全,必然会触发这样的恶性案件。
客观地说,中国当前的现状以及购物心态(购买服务也算购物),并不适合共享顺风车这样的平台。
因为中国的消费心理目前在某种程度上是畸形的。
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宽一点,不仅仅是顺风车,前段时间网上讨论得热闹非凡的外卖小哥驾车违法行为、外卖厨房采用食品包行为,其根源就来自于我们中大多数人的畸形消费心理:因为懒不做饭,因为宅叫外卖,因为贪希望价格便宜,因为自以为是上帝总是频频投诉……从而造成了商家的速食方案,对外卖人员的严格考核制度,以及看上去更便宜的价格,从而催生出外卖小哥要钱不要命的现象、恶性报复消费者的现象。
事实上,这和顺风车存在的消费心理、商业机制是一样的。
人性中的恶、人性中的软弱,必然会造成这样的事件发生。
所以,重复一遍,无论滴滴顺风车的准入制度、监管措施、服务系统、应急机制多么完善,都无法杜绝这一类恶性案件的发生。
当前解决这一矛盾最简洁的办法就是:滴滴方让顺风车下架。在责任上勇于承担,在舆论上消除负面影响,在商业上及时止损,避免波及滴滴的其它产品。如果再发生一起类似案件,滴滴必死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