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中,东野圭吾首先抛出事实,然后对过程和动机做推理,这本身已经是对推理这个类型化小说的突破,对人性的探索使类型小说增加了社会小说的意义和文学价值。《嫌疑人X的献身》能拿那么多奖、那么大影响力、这么久生命力,绝非偶然。
很久以前我认为东野圭吾这种“嫁接”是一种讨巧,但看过他大量作品后发现,东野圭吾真的是很了解人性。尤其了解那些暗黑面,写尽了人生的绝望,但绝望背后恰恰是他的宽容悲悯。他不仅仅关注自然态的人性,更关注人可以追求自我修养的上限,关注人的社会属性、社会规则、道德正义。
连刷日版、韩版、苏版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又复习原著,做笔记,写文章,前后花了近20个小时,本是打算学习如何讲故事,但写出来还是在分析人设,探讨人性。
石神哲哉为什么“献身”,爱情吗?
石神对靖子并不是普遍意义上以上床、结婚、共同生活为导向的“爱情”,而是感激、欣赏、守护,是对美好本身的仰慕,是虚化的,与对方没太大关系,是他自己的精神的爱。石神根本没想跟她们母女在一起,那么美好的她们不是自己这种人能够取悦的(他想的一直是“她们”,母女一体),不是情爱、更不是情色。
很多人称之为伟大的爱情,设想他跟靖子走在一起不合拍,是误解。
石神之所以走极端,很重要的前因是他早已打算自杀。
石神对数学的追求是一种献祭级别的热爱,视之为宇宙间唯一的重要,他作为人类无法突破某些极限的时候会放弃,将自己献出去。
当时打算上吊、脑袋已经钻进绳子的电光火石间,靖子母女出现在门口。这不仅仅是门铃打断自杀进程而已,这种“美”在石神心中无限放大,变成新的、具象化的“信仰”。
石神并不考虑“占有”,只是静静地每天看看、听听就满足了。一个本来就靠信仰数学而活的人,变成信仰“她们母女要美好下去”,不能简单用常态的男欢女爱来衡量。
石神对自己的生命是看轻的,献身让他觉得自己这条命用在了能保护母女俩这件重要的事情上,不是“伟大的牺牲”,只是恰好用的上,如果能走到最后一刻,我想他甚至是幸福的。
为什么一定要献身这么极端?
很多人以为母女杀人如果界定为防卫过当、过失伤人,美里作为未成年人免于被起诉,花冈靖子的刑期也没几年,因而觉得石神是多此一举、自己把事情弄复杂了。
首先,事实是富悭来“要求复婚”,甚至都没明说“要钱”(原著如此,电影增加了他的邪恶),他纠缠但并没动手、没打算杀人。美里冲动地先动手,富悭打回女儿后,母女俩联手杀了富悭。一个勒脖子,一个按住、咬住手,这需要相当的力气和时间。母女俩从认知上知道会勒死人,这种情况多半会被裁决为激情杀人。
其次,石神最开始给靖子的建议是,“如果报警我完全没有意见,如果……”他不是阻拦报警,他是想给她们选择的可能性,让她们不是“不得不”、“只能”报警。
第三,石神想要保全她们“平安幸福”的生活不被人渣带来的牢狱之灾耗损,不计代价。他心里的母女俩,就应该在洒满阳光的阳台、绿植前明眸善睐、鲜活生动,既不该在牢狱中耗损(即便只有三年,出狱后还能跟之前的生活一样吗?)也不该在惴惴不安中躲藏。有人说石神专心抛尸就根本不会被发觉,因为富悭没有亲人报失踪,母女俩不自首也没事。但富悭一个成年人即便没有亲人也还有社会关系生活痕迹、总还是有可能被发现失踪而浮出水面的!石神以外其他的邻居就没可能看到、听到一点蛛丝马迹?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的!只要二十年追诉期不结束、母女俩就不可能真正放松!所以石神一定要把这件事彻底切割掉。
他的切割目标就是,自己彻底抵掉靖子母女的罪(流浪汉的死跟靖子无关,富悭的死已结案,靖子从法律上完全干净,无论后续还有谁发现了什么,她都不用担心),然后又自黑(让靖子害怕、厌恶石神,也就不用内疚),这样靖子既无恐惧、也无自责,不会老想着自首,可以继续过“幸福生活”。
靖子真的值得男人为之献身吗?
靖子是可悲的,无能的懦弱的,但这就是一个普通人的正常状况,就是这种弱点,才是真实的生活本身。
当她们刚刚搬过来,庆幸自己可以开始新生活,心情愉悦又有一点忐忑地拜访邻居的时候,她的笑容一定是非常明媚的。那段时间的开朗活泼,打动石神的不是性感不是美丽,而是生动,是活生生的生命力本身。
最终靖子也不可能爱上石神,她震惊、感动、内疚,她理解不了石神异于常理的感情,会觉得“我这样一个女人不值得”。其实她曾给了石神一个接触生活本真的入口,那对石神是一个截然不同以往的新生命,她从未也不可能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影响力。她只想让石神知道,她不是不感恩的,她只想把杀人罪自己担回去,“我能做的只有这个”。
她无法承担两条人命而“好好活下去”,这种人性的善与担当(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也不能不担当,最开始她也是马上就想要自首的)就是她人性的底色,就是她值得男人们守护的价值点。如果只有皮相的美,没有内心的善,她如何吸引男人们爱她、想娶她的?
美里是一个少女,而不是女童,是一个散发着玫瑰香气的女孩子。她对石神的感情不一定是爱,但一定很浓郁。她从小没有父爱,继父又人渣(肯定对她不怀好意过,还打算过几年送她去卖酒挣钱),忽然在最可怕的情况下(居然和妈妈一起杀人了),石神沉稳地出现,“把一切都交给我”,石神告诉她所有的一步一步应对,都一一应验(母女俩承担的就是“照实说”的任务,太轻松了,她们疑惑但并不知道石神是要顶罪)。美里会因此爱上石神吗?可能会,也可能不会,但她很难无动于衷于他的顶罪。
石神是把母女俩看做一个整体来守护着的,母女俩也互为影像。小说里美里自杀未遂后靖子自首,有人以为如果美里不自杀靖子就不会去自首,这话也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她们俩本来就是镜像、一样的善与美、会采取一样的行动,说不对是因为不存在女儿懂事妈妈愚蠢的对比、不是说妈妈受女儿刺激才崩溃自首,所以三版电影都舍弃了女儿自杀这一点而直接让母亲自首。
汤川不该揭秘吗?是真朋友吗?
汤川与石神之间当然是有感情的,但,是天才之间的惺惺相惜,不是普通朋友间的细致、亲密、无原则维护。第一次重逢时石神六小时破题,汤川更坚信石神的天才价值没有被岁月磨损。汤川对石神的尊敬也许超过了石神本人。全世界只有我知道你的价值、我决不允许你被埋没又抹黑,哪怕这个抹黑的人是你自己!
汤川始终不知道石神自杀被靖子母女打断而新生的那段故事。石神那种守护女神的神圣情感,在很多人看来无非是屌丝对美女的无望,汤川同样也是不清楚的。
在汤川眼中,石神根本是被靖子迷惑、被利用,他的献身不理性、太不值得。所以汤川实在不甘心成全这所谓的苦心,他认为石神彻底错了(包括包庇靖子、杀流浪汉、尤其是自黑,实在不能忍),我一定要证明你错了。
尽管会令你痛苦、白费心机、没人会幸福,但我要你清醒、放弃迷恋、接受惩罚后继续研究、发挥天才(数学家在监狱服刑一辈子也一样可以做研究,石神也确实在看守所看着墙上的污渍做四色问题和算坐标),所以一定要向靖子说出真相。
出于感性,汤川也会想,是不是让靖子母女得救、起码有人得到平静生活,而拆穿后,真的没有人会幸福。但汤川是理性动物,认可的是道义、天才的价值、流浪汉也是人(汤川不拆穿就没人知道无辜死了一个人,事实本身是最重要的,是非对错不能为感情所蒙蔽)。汤川也会很痛苦,一点儿都不矫情,觉得矫情、恨汤川的人,只是因为共情到石神身上而已。
电影拍了这么多,好看吗?
日韩中三版电影各有长短,都降低了推理难度,尽量将类型化的东西调整得更为大众向,都减掉了小说中跑来跑去两个车站偷自行车的累赘,减掉了工藤的很多戏份,精简了故事,都体现了技术的进步(原著故事在九十年代,有些有时代特点的道具),但对靖子的刻画都略显单薄,对石神的感情略显俗化,等等,仅就讲故事层面而言,我觉得三版都可以打八十分,毕竟东野圭吾对自己小说的影视改编版权品控很严,故事层面有他自己把关。
日版胜在氛围,毕竟那种极端的感情很日本化,本来就是一个日本人的故事,改编也还是最适合日本人的氛围,真堤一(石神)的演技太惊艳,很多只是微表情,刻画入微,福山雅治(汤川)相对原著来说过于风度翩翩了些。女主是太平了点,是几版里面最不动声色的。雪山那段有点儿画蛇添足,一度怀疑石神要趁机消灭了汤川。
韩版降低了理解难度,最草根了。把汤川和草薙合二为一,甚至有点逗比,把石神研究的难题简化为毕达哥拉斯名字的玩笑,把天才间的惺惺落到同学情谊,少了那种高大上的张力。给石神增加了送美里去医院的前戏,把爬雪山的爱好改成潜水,顺便也就抛尸了。女主是最鲜活生动的,可爱一些。小猫便签纸等细节也加得比较好,既有韩国特色又丰富了警官察觉的层次。最后结尾处,女主扒在车边哭啊哭的,并不一定自首,当然这版破案的是警官,或许不可能不自首?
苏有朋版在石神(石泓,张鲁一 饰)特殊心理的展现上其实是最贴近原著的(我指的是情节安排,不是演员的表演,这版实在差就差在演员太嫩、太用力),怕观众不懂,直接用画外独白点出来,“一个人只要好好活着就足以拯救他人”,“是报恩”,“我赢了”。整个叙事顺序有所调整,更常规一些,便于不了解故事的人。
加了很多戏,有的牵强,比如汤川(唐川,王凯饰)修表查水雾成分;有的不错,比如丰富了石神汤川的少年友情,俩孩子选的跟成年版实在太像了,表情也很到位,比如爬山,继承了日版增加爬山情节营造悬疑气氛的思路,但表现得更丰富,给石神讲出一些往事的机会,叙事比较顺,比如定向声波发射器,把石神的自黑增加了一个祸害汤川的维度,不但要堵住靖子(陈婧,林心如饰)的自责,还要堵住汤川的关心(飙车戏太做作了),让人心疼。
好像被攻击结尾煽情,其实原著也好日版也好,故事讲到那里情绪确实是很浓重的,如果你真的理解了石神,是不会嫌煽情的,反倒是三个月后汤川在法院遇到没穿囚服没剃头的石神是不可能的。
虽然做了笔记,但也有可能有记混了或者理解错的地方,欢迎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