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6岁,会进入到支配分享敏感期。大部分的孩子,如果在物权敏感期度过的很好,这个阶段的孩子会自发自愿的喜欢分享。孩子们支配自己的财务,玩具,食物,分给喜欢的小朋友,到处分发,使得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获取喜悦。
我们再细细观察孩子,会发现,孩子喜欢拿一堆东西去分,但是并不是无差别的对待每个人。有些孩子分的多一些,有些孩子分的少一些,还有一些孩子没有分到。这是为什么?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是在体验什么呢?
一,权力
于是,尝试和孩子聊天,孩子会表达,“他是我的好朋友,我就分给他!这个小女生不是我的好朋友,我不分给她。”为什么不是好朋友呢?因为她不听我的,她不守规矩,她吃饭慢,等等……孩子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但原则也很简单,喜欢的人,就分,或者多分;不喜欢的人就不分,或者少分。
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在体验权力与控制的感觉。现在是我做主在分发东西,你们就得听我的,求着我,对我献媚,我才会分给你们,否则,就没有。其实这很好理解,有点像我们的领导发奖金时的感觉,你如果跟领导关系不好,平时经常对着干,那么,奖金是不会有很多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分配东西,很好的满足了自己的权利欲,支配别人。而且其实孩子还会见样学样,比如,家长平时在家里对孩子的要求,要坐好,要安静,那么孩子在这个可以发号施令的时候也会尝试这样做,以此标准来评判是否分发物品。
二,社交
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这样的经验,有些孩子,本来不熟悉,或者很久不见面了,孩子要想一起玩儿的时候,最开始都会有些拘束,需要熟悉的时间会长一些。但是,如果我们带一些小玩具,小零食让孩子们去吃,去交换,两个孩子很容易就玩儿开了。这个其实有点像很多活动中的破冰环节,用一些小的游戏或者玩具打破孩子们的防御。
久而久之,孩子如果发现了这个小窍门,就很容易利用这点。比如,当需要加入到别人的队伍中进行游戏时,孩子会选择找一个零食或者小玩具去“贿赂”,在学校里,想要讨好某个同学时,也会采取相应的方式,想要获取友谊时,也会这样来尝试……于是,支配和分享玩具和食物就变成了一种社交的技巧,被孩子们广泛应用。
还有的孩子比较害羞,不是很善于交往,也会用分享和支配物品的方式来吸引他人注意,获取关注,满足孩子受关注的需求。
三,进行交换,初步了解社会规则。
在支配分配敏感期的过程中,孩子会尝试交换。我们会发现,孩子们常常用不等价的东西进行交换。
比如,一片树叶=一辆汽车
一个小纸片=一支铅笔
很多家长不能理解为什么孩子喜欢这样,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在体会社会的一些基础功能。有一次我家孩子去分享时,突然告诉我,他不想再分给楼下的妹妹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每次都分东给她吃,给她玩儿,上次她分享葡萄,都没有分给我!我以后都不分给她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去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到底是如何进行的,揣摩交往的门道。孩子们会慢慢发现,自己愿意给别人的,别人不一定愿意给你,每个人的角度不同,想法不同,自己是不可能去控制别人的。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来就不是等价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自己去观察和体会,自己去把握交往的度,如何去调整,如何进行。而且,在孩子幼儿园阶段来形成这个认知其实是相当有价值的,如果等到孩子长大了再去体会,可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比如一个月工作的代价,被同事朋友坑等等。所以,在这个阶段,放手让孩子多去体会,是有利于孩子的认知发育的。
四,给与一定界限
那么有些家长还是会很迷茫,因为有些玩具真的很贵,不舍得孩子拿出去分享,这又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直接告知孩子。“妈妈给你买这个玩具,希望你不要分享出去”;“这个挺贵的,我还想给弟弟用,要不然到时候弟弟要用时又需要再花钱买”;诚实的告诉孩子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界限,孩子是会很明白的。
支配分享敏感期的分享,交换,在价格上,可能会有亏与不亏,但孩子在精神上得到的东西远远甚于这些价值。
当然,当孩子自己有结论或者想法时,仔细倾听:比如,孩子说分享的时候,不愿意给那个妹妹,因为那么妹妹不分给他,那么这时,我们就可以引导性的问孩子:“那么,你以前分享东西给妹妹时,感觉怎么样,开心吗?”“妹妹没有分享给你的时候,你失望吗?”上次你分享那个饼干时,你也没有分享给那个弟弟,他那个时候就是这种失望的感觉。所以,总会有人失望,有人开心的。只是,每次失望和开心的人不一定是你而已,明白了嘛?
那么通过这样的交流,就可以更好的帮助孩子站在别人的视角去想问题,也可以帮助孩子下次更好的度过自己的情绪。站出来看分享的这件事,帮助孩子理解社会。
当孩子很好的度过支配分享敏感期,孩子就具备了相对成熟的社交技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