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两天我还要加班,女友莹莹独自在家,邀请闺蜜来家里坐坐,一起玩。她突然跟我说,想做泡芙,理由是奶油放太久了,到时候容易坏。
我有些好奇,她怎么会突然想做泡芙,毕竟她从来没有做过,唯一的经验就是上次我做的时候,她在旁边,还不是认真仔细看的那种。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没有我的指导,可能她会失败。
于是,我询问她是否会做,她就直接回答“看菜谱”,当时我只能捂脸苦笑。
既然她有兴趣,就让她去尝试吧。她就着菜谱,问了几个问题,我在微信回复,然后就去忙工作了。过了2个小时之后,她就发来一张照片——哎哟,做得还很不错哟,看起来比我上次做得还好呐。之前我还担心她没有经验,有些细节会处理不好,想着要不要给她打电话,提醒她一下。
其实,我没想到她能做得那么好,判断来源于“我也没做得那么好”,而这就是问题所在。实际上,我担心莹莹做不好,要给她指导,在内心里也没有相信她的,是判断她会失败的,因而觉得自己比她有些经验,就站在一个“老师”的角度教她,指导她。
但实际上,我在这方面还不够专业,就比如她询问食谱上“飘带状的面糊”是什么意思“时,我无法描述清楚,只能告诉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试过了才知道“——这不就代表,我也不懂嘛。
既然我比她懂一点点,为何就认为,我要当她的老师,成了她的领导者?为何不换个角度,把她作为伙伴,在教她不会的东西时,我也能从中学到当初没有理解或发现的东西呢?
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他们都能做得比我们想象得要好,只是我们没有给予足够的信任。其实,莹莹第一次做泡芙能做得那么好,除了有菜谱和之前看我做过的经验外,最重要的是,她的闺蜜与她一起探索。
当我回到家,询问她怎么能做那么好时,她描述她们俩就围着菜谱和食材,两个人研究捣鼓地怎么操作,最后就做成这样了。她也没能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但却很开心自己做成了。看着她脸上满意开心的表情,我既为她开心,同时也在问自己:我真的又给她足够的信任吗?
所谓“信任“,就是全然的相信——即便你失败100次,我还愿意陪你做第101次尝试,哪怕结果还是失败的。简单来说,就是我相信你能做好,同时我愿意陪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