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听完小瑾的与孩子共享自然的带读,便迫不及待地写起了学而思。
只记得静怡在《养育女孩》中曾经坚定地提到,2到5岁的女孩更多的应该是带孩子去走近自然。虽然一直有这个想法,但是迟迟没有行动。或者偶尔有一次带着女儿出去观察自然,也只是想着利用形色把花名告诉孩子。
回想自己小的时候,生活在农村,那时的农村和现在的大不一样。经常在泥地滚铁环打弹珠,爬上草堆或树枝躲猫猫也不足为奇;伴着稻田里的青蛙清脆的叫声睡觉,和着树上啧啧的蝉声醒来也是一种绝妙的体验;偶尔好奇地赤脚踩水稻,任凭蚂蝗裹脚也不惊恐;被大公鸡追逐直至惊惶失色,这种体验至今留在记忆的最深处;还有很多很多独特的观察体验,诸如孵小鸡,喂鸭子等,虽然过程有些淡忘,那时也不知道这是自然,但是独特的体验让自己至今印象深刻。
那时学校的美术课还有机会户外写生,也有语文老师带我们去田野奔驰,回来写观察体验。总之,现在回味起来是那千百堂语文课中唯一还能记得的少数。
只记得儿子三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虽然已经是改良型的农村了,至少还有菜地,泥沙和砖头。儿子每天吃完饭的第一件事便是拿着推土机去周围搜集沙子石子和砖头,然后似模似样地开始“造房子”。
因此,说到曾经的自然,回想起来真的是一片一片的。如今自然还在身边,却更多的还是缺乏观察的眼睛和心境。小瑾说“世界是需要去了解的,并非改造的”,这句话深深点醒了我。从今天起,抛掉那曾经的功利心,什么树名鸟名那些都只是一个副产品,重要的感受过程和触摸聆听的享受,哪怕扮演起那一草一木又何妨?重要的是我们依然和孩子在共享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