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五遍《如何阅读一本书》,包括原文、经典提炼版、网友分享思维导图、熊猫学院解读,结合我的收获感触写两篇文章,上半篇主要概括阅读这本书的收获、什么事最有价值阅读和阅读的四个境界。
一、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能收获什么?
忘记了我最早是从哪里听说或者看到《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信息?既有朋友阅读后的分享,又有牛人对小白学习成长渴求的推荐,总之,打动了我,促使我产生行动找到这本书来阅读。开始阅读前,我想到一个问题:这么多人推荐它,我读完之后,能收获什么?
作者首先提出一个观点:阅读是一种能力。我们知道,阅读的本质就是获取信息。阅读是一项人大脑的多系统的综合运动,不同的人受认知水平、经历阅历、思维模式的差异,阅读同一内容,获取到信息的能力也就产生巨大的差异。高手可以在短时间内,比如几个小时内读完一本书,然后说出书的主旨要领,叙述方式、逻辑条理!普通选手耗费数日,仅能理解书中精髓的十之一二。《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就是作者总结出来一套关于“阅读”系统知识,并且分享了如何提升从书中获取有价值信息能力的指导方法。
二、最有价值的阅读是什么样?
阅读获得的信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来理解水平的信息;第二种超越原来理解水平的信息。阅读的价值不单单是产生记忆,更大的价值是产生思考。如何问一本书一个问题,你就必须自己回答这个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本书跟自然或世界一样。当你提出问题时,只有等你自己作了思考和分析之后,才会在书本上找到答案。阅读时,没有老师引导,是一场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探索答案的过程。
真正的阅读就是需要你独自死磕文字,它需要你调动敏锐的观察、灵敏可靠的记忆、想象的空间、条理清晰的分析梳理能力,还有敢于审视自己的省思能力。当你阅读完一本书,通过大脑运作,对一本书产生由浅入深的理解,自然实现自我提升。
真正有价值的阅读是一种让实现自我提升的艺术。
三、阅读的四个境界
第一层,基础阅读。识字知意,知道作者表述句子的字面意思;
第二层,检视阅读。快速提炼,最短时间内了解一本书最有价值的信息;
第三层,分析阅读。探底吃透,投入足够多时间、不同角度分析理解一本书所蕴含的信息。
第四层,主题阅读。多维比较,集中某一主题多本书,对比阅读,多维了解一主题。
1、检视阅读的分类及速读的技巧
1)系统的略读:不确定自己要获取什么,或不确定此书是否有价值,或者想挖掘干货但时间有限,在这些情况下,做“略读”。读标题、序言、目录、索引,主题相关内容尝试阅读。了解这本书的主旨及表述的文字是否具有吸引力,判断这本书是否值得做深入阅读!
2)粗浅的阅读:通过快速、粗浅的阅读,不加思考的、了解一本书的整体概况。不停顿、不探究深度,读自己能懂、吸取自己需要的。
阅读不同类型的读物,带来不同体验。不纠结那些自己不懂得、不关注那些自己不喜欢。把焦点放自己对自己有用、有帮助的信息上面。即便读一样内容之后,了无收获,至少我们知道下次再遇到同类读物,我们不需要浪费一点时间。享受阅读的乐趣,享受每一次阅读体验,不被一本书所限制困惑。
每一次阅读都让自己成长!享受阅读的乐趣!
3)速读的技巧
高速阅读的原理:大脑是惊人的工具,“一瞥”之间掌握一个句子或段落,前提是眼睛能获取足够的讯息。阅读产生停留和倒退的原因,就是眼睛提供的信息的速度和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不一致。
落地思路:找出一本书,借助手指、笔尖为“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文字移动下去,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指针”移动,通过强行提高手指的移动速度来提高眼睛获取信息速度,自然提升阅读速度。
高速阅读训练步骤:
第一步:连续阅读三分钟,并且记录三分钟共阅读多少的内容,进行标记;
第二步:提升手指的移动速度,要求两分钟内完成相同阅读量;
第三步:再次加快手指移动速度,实现一分钟内容完成相同阅读量。
训练要求:专注、绝对专注。
训练目标:多次重复练习,适应阅读速度。实现每分钟阅读900字时,会逐渐摆脱“默读”——即脑海呈现的不再是声音,而是信息本身。把“读书”变“看书”,你的阅读速度才真正得到提升。
2、分析阅读
析阅读永远是项专注的活动,在这层次的阅读,读者要紧抓一本书——一直要读到这本书成为自己的为止。分析阅读就是特别在于追求理解。
1)规则一:阅读前,清晰自己阅读的是哪类书籍。(“是什么”与"做什么"的差别)
图书从是否虚构角度细分,可分为“小说类”与“论说”类,论说类书籍主要的目的在于传播知识,分析阅读更适用于这一类书籍。
论说类进一步可细分为“理论性作品”与“实用性作品”。任何一本教该做些什么,或者如何做些什么的书都是实用书,这些指南类实用书常常出没在经济、政治、伦理类书目中。而理论类书籍重点在于传播知识。即陈述“什么是什么”,常见的是历史、科学、哲学、数学等。
实用是与某种有效的做法有关,不管是立即或长程的功效。而理论所关注的却是去明白或了解某件事。
2)规则二:尽可能的用最简短的话概括出整本书的在谈什么
注意书名、前言、序言、摘要、目录等。
3)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的篇章罗列,并说明他们是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的。
常见工具思维导图,体现完整的树形结构和层次关系。
4)规则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或者作者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把前四个规则连接在一起,就是分析阅读第一阶段:提出问题阶段。
你需要在书中找到一些问题,进行整理分类。哪个是最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时如何被论述的?次要问题是什么?哪些是理论性的,哪些又是实用性的?
5)规则五:找出关键字词,与作者达成共识。
可能是常见的字,但作者用它表达独特的意思,需要上下文推敲对照,直到确认你理解的就是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6)规则六:圈出最重要的句子,概括出本书的主旨。
最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而不是照搬作者的话,确定自己真正的理解作者的意思。同时,举一个自己所经历过的主旨所形容的经验,或者与主旨相关的经验,最好是自己亲身体验的。
7)规则七:从相关联的文句中架构出全书的基本论述。(前因后果,推演过程)
指导方法:
第一步:如果可以,找出书中重要论述的段落。如果没有,就需要你去架构,从论述主要和次要问题的段落中挑选,然后整理出前后顺序的主旨。
第二步:找出论述中所包含的声明,也就是你为什么作者这个论述的理由或这些理由把你带到什么样的结论上。
第三步:区分不同的论述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前者是以一个或者多个特殊的事实证明某种共同的概念。后者用连串的通则来证明更进一步的共通概念。
最后,找出作者认为那些事情是假设,那些事能证实的或有根据的,以及那些事不需要证明的自明之理。
8)规则八:找出作者的解答
经过前面的积累,和对一本书的一定了解,应该回应第一阶段的规则(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为解决的。在为解决的问题中,原因是什么?是否有价值值得解决?
9)规则九:当你没有明白作者在说什么时,也就没有资格去评判。鼓励读者作评判,但要明白评判的前提。
10)规则十: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像反对他一样,也要有同意他的心里准备。
11)规则十一: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做任何评判前,都要找到理论依据。
12)批判作者的方法:
①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要支撑你的论点,你需要阐述出作者所缺乏的知识点。
②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要想作这个评论,必须要能说明事实,或是能采取比作者更有可行性的相反立场来支撑论点。
③证明作者是不合逻辑的。这就是说作者的推论荒谬,一般来说,荒谬有两种形态:一是缺乏连贯,另一个是事件变化的前后不一致。要批评这两种问题,读者一定要能列举精确的证据,而那是作者的论点中所欠缺的使人信服的亮点。
④证明作者的分析不够完整。最显著的缺陷就是作者并没有解决他一开始提出来的所有问题。然而任何人都可以这样评论一本书,因为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作者的工作也是有限的、不完整的。
3、主题阅读
也叫比较阅读,是从一系列书中,找到相关之处和共同主题。更适合社科类书籍,非常有助于提升我们理解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收获最多的阅读方式。
1)准备阶段——确定阅读主题
针对主题,列出书目。浏览书目,对主题有一个清晰的框架,确定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并阅读,舍掉不相关的内容。
2)主题阅读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浏览与主题相关的书,找出相关章节,归纳作者的观点;
第二步:构建你自己的术语体系;
第三步:厘清需要解决的问题;(“厘清”意为“整理清楚”,“厘清”之后,人们对本不清楚的某个问题或现象有了清晰的认知。)第一个问题通常是与所研究的现象的特点有关,第二个问题是分析这个现象是如何被发现的,最后一个则是这种现象所产生的影响。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在学校写议论文时常常用到的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第四步:界定和确认议题;
第五步:分析讨论,解答所有的议题。
最后有两个小思考:我们以往的阅读到底挖掘出书本蕴含价值的多少?如何你准备阅读一本书,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