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三天假期选择去泉州看一下,其实很早就想去的地方是云南和四川,到时时间短只能去一个地方,所以选择去了泉州,一直希望有较长的假期时间比如半个月可以去四川或云南多个地方走走看,但这种情况除非你辞职不工作才会奢望。
没有考虑在厦门这个比泉州较为为人所知的城市停留,直奔泉州,是我与以往旅行的变化,中国不是只有特大城市组成,还有被称为所谓二三线城市、四五线县城、广大农村的地区,现在的我更希望去这些地方走走看看,看看这些地方人们生活的状态,去体验一下非熟悉地方的生活。
选择元旦假期出行,其实也是想释放一下压力,一是疫情感染刚过,想透一下气,二是今年身边的人都结婚了,而自己还没遇到想要一起走下去的人。有时会幻想年轻五六岁多好,没有压力,可以尽情享受生活。哎,写到这里,觉得这种想法真是自我羞愧。不如珍惜现在的生活,活在这种状态下的话,日后还会悔恨没有珍惜现在的生活。或许人生怎么过都会留有遗憾吧,而这个遗憾是因为每个人都想追求完美生活。
回想这么多年,上海、海北、深圳工作生活,为什么没有一个地方能固定的生活工作,是需要反省的。
既然还行走在路上,那就出发吧。所以较少犹豫,坐上火车去了泉州。
为了节省时间,出了火车站就直奔景点,先去了九日山祈风石刻,景区是开放的,奇怪的是只有我一个游客,泉州城今年世界申遗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贸易中心,怎么没为其增加点游客,或许跟疫情感染的目前状况有关。而深处这个城市也体会到海洋贸易留下的影子,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没有走完整个景区就决定去下个地点清源山,整好出门对面不远处停着辆到清源山景区始发公交车,坐着这辆公交车,差不多是包车。路上上车的人也就一两个。后面两天出行发现了泉州的公交还是挺方便的,因为没有地铁,可能把投资很多的花在公交上了吧,基本每次坐车都没有等太久。
到了清源山,需要买门票,还挺贵七十元,后来觉得不值,感觉一直都是在爬山。也可能我当时体力未完全恢复,又选择一边比较陡得爬山路线,几乎两次快要放弃时,一是碰到一位下来的小朋友说到山顶没有多远了,后来爬了好大会,又渴又累坐在台阶上看地图准备返回下山时,一位下山的朋友经过身边说:看地图呢,准备返回?没多远了快到了。我赶忙问那边有下山的路线吗,可以坐车吗,也是像这边这么陡吗。那位朋友说到山顶还有十分钟的路程,在停车场那边有大巴可以坐,那边比较好走。不得不说是这位朋友的话让我看到了爬到山顶的希望。不是遇到他们我就原路怀着对快天黑了的陌生的恐惧返回了,感觉自己快坚持不住了,又自己一个人,万一出现什么状况。现在想想还挺感谢那位陌生的朋友主动的问候鼓励的,因为爬山总是希望能登顶,欣赏最高处的风景,否则还是会觉得有点小遗憾的。到了山顶后没有多待就赶紧寻着下山的路找公交站了,因为天快黑了,而自己实在走不动了,好在这边是较宽的缓坡马路,车可以开上来,这边人也多了许多,让自己一下子提高了安全感。后来问路一位大叔,大叔说可以送你下山,并送你到南少林寺,但是收三十块钱,我想想了,算了等公交还得需要时间,贵点就贵点吧,大家也都不容易,后来大叔把我送到少林寺的一个不是正门的地方进去,应该是北门,而少林寺依地形坐北朝南,北高南低,整好不用像爬山似的往上走,而是直接往下走,省了体力。后打车回酒店办住宿,完了出来看酒店离西街没多远,开元寺也在那里,就去那里逛下夜市的街道,顺便在那里先吃了饭。
到了那里选择了一家在地图上标示网红的民居小院,人还挺多,点几个菜,这是一天下来的第一顿正常饭,后来吃的有点饱,导致逛这条热闹的西街时吃不下看起来好多好吃的小吃了。后来在一家排了好多人的卖牛肉饼的店也买了一个,带回酒店当夜宵吃。一天下来腳一直在走路,回到酒店歇着打开了电视,吃着牛肉饼,外面很脆,里面肉汁很多,那一刻感觉很满足。
第二天确定先把洛阳桥和崇武古城这两个地方先去了。做了较久的车,到了洛阳桥,人不多。一座古桥,历史如此悠久,走过去,却感觉如此平易亲切,桥头两边了解的街道也没有商业化,还是正常人家在居住生活,这点是泉州不同与其它地方的一大处,就想我本来就在这里。
走过去,不远处是洛阳街,街角一处留有余光中的诗“多少人走过洛阳街 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只有你真正的走在这里,心里默念着“洛阳桥、洛阳街、晋江”中古的文化历史仿佛一首时光曲在回响,你想知道那中原的文化走向了中国、走向东亚是怎样的一个时光过程,看着这些痕迹,那文化仿佛如一首乡愁一样虽淡远却悠长的飘来。
遗憾的是走了一路没有怎么碰到吃饭的地方,不得不去下一个地方,也是需要做很久的车到达崇武古城,挨着的城墙的那部分海滩被圈起来收费了,走在城墙上,看着一边是大海,一边是居住村寨,冷冷的风不时吹过来,你就知道为什么这边的民居的房子墙体多用石块堆砌的,为什么出海航行会祈福、信仰妈祖,面对海洋,一首“爱拼才会赢”是其面对生存环境的精神写照。
回去古城那边吧,这边能吃饭的地方也不是很好找。晚上吃了面线糊、肉粽、鱼卷汤,有些撑。准备走路回酒店,路上走在涂门街上经过清净寺、通淮关岳庙,晚上的关岳庙被妆点的真是灯火明亮,偶尔也有人在入口处烧点香拜一拜。让人感叹泉州的寺庙是如此的兴旺。
明天下午要回去了,还有一上午的时间,选择在近处逛一个,去了西湖和其旁边的泉州博物馆。后返回一家昨天晚上在公交上看到很多人排队吃姜母鸭的店,可是到了之后发现量太大了是两到三人吃的饭量,不得不遗憾的在附近随便找了家店吃饭。
下午坐车回深,四个小时,到时八点多了。回想三天的旅程,走了很多路,每天都在三万步之上,但累而充实着,让我对泉州有了个初步印象,不在停留在书本阅览的资料里,或许就是走过一些地方,对一片地域了解了些,读过一些书,才对中国有了更多的认识,对中国文化有了多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