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会消亡,它只是躲在某片绿荫下,慢慢疗伤。”
1
曾经轰轰烈烈,转眼各分西东。是你、我变了,还是爱情的期限到了?
她和他不是一个班,是在新生军训中认识的,也算是一见钟情。
她浓眉大眼,身材妖娆,热情大方,是我们公认的美女。而那时的他,一头自来卷,晒得黝黑的皮肤,显的土里土气,除了个头还算高大,实在找不出与她般配的地方。
我们劝她多了解了解再决定,而她把他看的几乎完美,不允许我们说他的任何缺点。
她喜欢她的全部,特别是他那我们看着有点土气的自来卷,在她眼里,那是他混血儿气质。
她收集了他从小到大的所有照片,没事,就拿出来一一端详,恨不能补缺上相遇前的缺失。有时会端详着一张他小时候的照片,哈哈大笑,感叹,小时候的他多么可爱。
为了每一次约会,她都会忙乱半天,先是洗头洗脸刷牙,然后就是各种换装,什么叫“女为悦己者容”,我们是见识过了。
从此,只有没有他的时候,她才会跟我们同路,常常你和她一同走在路上,她会突然跑开,肯定是她看到了他,什么叫“重色轻友”,我们也算见识了。
因为她,我们也慢慢熟悉了他,发现他也是个善良、踏实的人,只是家在农村,比较朴实。
从此,他也成了我们宿舍的一员,是为了她,还是本性使然,他常常为我们打水、买饭等做些体力活,我们一致接受他为我们的二姐夫,因为她排行老二。
大三那年,他决定考研,而她,决定陪读。结果,他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她,在周边城市找了份工作。
研一那年,在一个同学的婚礼上,碰到他,问起他们的近况,他说,挺好,也想早点去领个证了,还引得我们大笑。
可是不久,我接到了他的电话,说她要与他分手,想跟我聊聊,看看我能否劝一下。
那天,他喝的烂醉,几乎哭着述说,如何不明白她为什么要分手,他如何的爱她,不能离开她,问我能不能帮帮他。
我以女人的直觉揣摩着他们的问题,决定陪他去买套像样的衣服,其实他打扮打扮也确实挺帅,真有点混血儿气质,然后让他再去找她,想来,她不会太狠心。只是一时没有适应异地恋吧。
另一方面,我打电话给她,了解原因,她坦白,她有了新的男朋友。她与现在的男友交往的一个月的激情胜过她们曾经的四年。现在的男友有车有房,两人走在街上,就是令人艳羡的一对、、、、、
我还是无法接受,狠狠的把她说了一顿,内容大概是她不应该这么狠心的放弃已经交往了四年的恋人,不应该见异思迁,不应该贪恋富贵………她无声的挂了我的电话,换了电话号码,从此,从我们班级联系录中消失了。她与他分手,如此决绝,一如她决定与他相恋时一样。
他和她,就这样分手了。
毕业十年聚会,他到了,她没到。
当然,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
后来,班长终于联系到她,我们决定去看看她。
她依然喜欢拍照,拿出相册给我们看,厚厚的一叠,是现在丈夫从小到大的照片,还有可爱女儿的照片。大学时的照片一张也没有。
她没有提起他,一句都没有,大学四年的恋情,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
那时的轰轰烈烈,终于变的云淡风轻,当事人都不想再记起,又有谁还记得当初曾如此相爱的一对。
终于明白,有些爱情,是有期限的,期限就是大学时代。
2
有些爱情,只是独角戏,因为害怕结束,所以没有开始,当然也就无所谓结束。
她家庭一般,长相一般,成绩出众,是学生会广播站副站长。
她和他,相识于广播站,在新生招新时碰到了大一来应聘的他。在讨论面试表现时,她发现自己无意中特别的记住了他,记住了他那双求知的眼睛,还有他磁性的声音,毫无疑问,他顺利被录取了。
他果然很好学,常常向她请教问题,要拜她为师。
而她,当然乐为人师。在交往中,她发现其实他知道的很多,也很有风度。
他的家就在学校附近,虽然也住校,但周末自行车就可以回家。
于是,周末,他们常常相约辅导功课,有时在教室,有时在小花园。
他总是随身带着湿纸巾,每到一处,他会主动为她把桌子、凳子擦干净,才让她放书本,然后落座。
偶尔学习累了,也会到校外走走,虽然有自行车,但他从来不骑,大概他们还没有熟悉到用车载人的程度。但他总是走在路的外侧,让她走里面。
只是他们的话题基本没有离开过学习。
她比他高一个年级,在学生会是她的上级,她是年级学霸,在学习上是他的老师。
但她发现其实他懂的更多,她从他那里学会了上网、打球、溜冰。
学期末,他成绩优异,特别是数学成绩,得益于她的辅导,因为她一直都是年级数学高手。
他提出要请她吃饭,到他家。
她没有拒绝。
放学,他家的司机来接了他和她。
这是她第一次做轿车,还担心自己找不到开门的按钮,而细心的他,上车下车都提前给她开好了车门,很是一派绅士的风度。
到了他家,她才知道,他原来是个富二代,父母是开公司的,家里住的别墅,佣人都有四个,两个负责做饭、打扫,一人负责园艺,还有一位专用司机。她竭力掩盖自己的惊讶,整个吃饭过程都小心翼翼,动作小心,说话小心,以免出丑。
她记得他的父母谈论他一个月的手机通话费是多少时,她只能赔笑,因为那时候的她还没有手机,少部分同学有个传呼机,能用得起手机的很少。
她一直保持微笑,很少说话,当他的父母举杯感谢她帮他时,她陪着说了一句“其实都是靠他的勤奋好学,能力强。”说完这句话,她反复想了多遍,应该没有说错,才放心了。
她还记得,整顿饭期间,接他们的那个司机一直都没有吃饭,只是在一边站着陪着,直到他们吃完饭,他又把他们送到学校,这种等级观念,让她很不舒服。
这顿饭过后,她失眠了,她仿佛对他有了重新认识。
一方面,她觉得他更完美了?另一方面,她觉得她与他的距离更远了?
从此,她想努力的减少与他的接触。
但是,有些事情,不是你想做就能做得到的。
就像有人说的“你无法抑制内心对某个人喷涌而出的感情,越压抑,越迷恋,”
她想看到他,一天二十四小时,脑子里满是他。
在校园里的一次偶遇,能让她高兴两天。
于是,她时刻等待偶遇。
你知道一个人为什么常常遇到另一个人吗?你知道一个人遇到另一个人时为什么第一时间就能叫出对方的名字吗?因为她的眼里只有他,不管在下课高峰期,还是食堂拥挤的人群,只要有他的身影,她都能第一时间发现他。
每天中午,她都会站在宿舍窗户前,盯着后面通往开水房的路,因为她知道,午饭后他会去打水,只要看到他的身影路过,她就会很自足。
她每天去他常去吃饭的餐厅打饭,就为了能预谋一次邂逅。
她记住了他常穿的衣服,夏天,她喜欢他那身泛白的牛仔裤,那件鲜红的T恤衫,显得活力满满;冬天,她喜欢他那件深色的呢子西装,显得稳重。她买了跟他一样颜色的灰色手套,佩戴了给他一样的红色手链、、、、、、
晚自习放学,她等在教学楼门口,直到看到他从里面出来,只为能共行那一百多米的路,她享受分手时,他说的那句“慢走”。
她关注着他们那个年级的所有活动,只为了找个打电话的借口,运动会前她会问候,四六级考试前她会问候,期末考试前她会问候,周末她会问候,放假前她会问候,春节她当然也会问候。当然,偶尔他也会回应,比如她考试前,他也会电话问候;过节时他也会回馈贺卡、、、、、
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交集,他们就这样保持着君子淡如水的交往。
这是她想要的,也不是她想要的。
最难熬的就是,几天没有偶遇,没有电话,找不到理由联系的煎熬。她强迫自己学会听歌,排解思念,却发现歌曲里唱的都是他;她习惯了写日记,为了忘却的纪念,却发现还是会在一个晚自习放学的路上,抛掉所有的一切理智,打个电话给他。但就在电话接通的一霎那,她又后悔,其实本没有什么事情可说,只为了听一下那熟悉的声音。
她说不清楚,她为什么压抑,是对他一直被动态度的没有信心,还是对贫富差距的没有信心?或许更多的是怕失去!
她知道,两个人的路不同,就像两条直线,如果方向不同,即使有了交集,那只会让以后越来越远,也许永远失去;还不如保持平行,至少知道对方存在。
于是,她决定,还是保持目前的平行状态,毕竟,在她的内心深处,她最怕的就是永远的失去,只要有联系方式,知道他的存在,对她就是一种安慰。
转眼,她就到了大四,作为学霸的她,肯定要考研。
她想着,考到南方,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到时,邀请他去玩,也许那时候他们的关系能发生变化?
就这样,她果真考到了南方,一个山清水秀的城市。
一年后,他毕业,到了一个海滨城市工作;而她,没有邀请他到她的学校来玩,因为她听说了他有了女朋友,那女孩,她认识。
她终于明白,曾经是为某人筹划的未来,而到了未来,却发现那里根本没有了曾经的某人。
她依然欣慰,因为她的电话本里还有他的联系方式,偶尔还知道他过的好不好。知道他还在那里,就已足够。
她依然感激,感激曾经他给她的那些经历,那是她青春岁月的见证。
就像有人说的“见与不见,你都在我的心底;念与不念,我依然感谢你,曾经路过我的生命,温暖过我的心灵。”
3
我些爱情,曾经只是云淡风轻,不小心却成了相守一生。
她与他,同一个班级。
从大一就认识,但只是普通朋友式的相处。
她甚至担当他交女朋友的军师,目睹他交女朋友的经历,每次失败,他就找她诉苦,她帮他分析原因。
她从来没有想过要他作男朋友,他大概也没有想过找她做女朋友吧?
到了大三,他又失恋了,而她依然没交男朋友。
她打算考研,暑假留校报了考研辅导班,每天晚上十点才下课。
他因为离家远,暑假留校勤工助学,自然的,他成了她的护花使者,每晚接她下课,早上给她买好早饭。
就这样,先是在同学们的眼中,他俩自然的成了一对。
她的其他女朋友也都有了男朋友,她暂时也是一人,对他的殷勤,她没有拒绝。
就这样,也没有什么仪式,他俩就默认了这种关系。
毕业十年聚会,他俩是班里唯一成功的一对。
记得,闺蜜问她,当初还真没看出来,你俩是合适的一对?
她回答,其实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合适,共同相处了十几年没有分开,大概就是合适的吧!
什么是爱情,也许不是当初的轰轰烈烈,也许不是曾经刻苦的心痛,而是这样的云淡风轻、水到渠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