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是指句子。它是由字和词组成。“枯藤老树昏鸦”就是句。枯是字,藤也是字,枯藤是词。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词组成了一个句,从而形成了一句非常有意境的诗句。
字和词组成了句,句再组合成文章,组的好、组的妙,有可能就是创新的文学,组的不好、组的不妙,有可能就是不能看的流水账。
写句子,应该追求所谓的“新”,即“新句”,何为“新”,要么是句法新,要么是意思新。句法新是指形式上的改造或者创造。比如,“桃花儿红了,青草地绿了。”可以改造成“红了桃花儿,绿了青草地。”味道是不一样。再比如,“他的手心里沁出了汗水,书上留下了指纹。”可以改造成“汗水从他手心里沁出来,指纹留在了书上。”味道也是不一样。意思新是指意义新、内容新。比如,“瀑布见了为之不流”用来形容女生的美丽、妖艳,是不是就特别奇俏。
所以,我们写句,要写出:句法新、意思(内容)新的句子。这是目标。还有,写句尽量写白话文,因为自然。写句子可以遵循这两个特点。一是:句式能写短就尽量短。二是:内容也尽量简单。
前面一段时间大火的《繁华》就是典范,我随便摘录两句。第一句:“祖父说,做男人,做事业,真心认真去做,通常就左右为难,做人,有多少尴尬呀。”看这个句子,就是祖父在讲道理,讲男人,做事业要认真还是会左右为难,做人能有什么尴尬。句短、内容短,但是就特别好。第二句:“中国人,只讲情义,对陌生人铁板一块,对朋友,绵软可亲,什么法律,规章制度,都胜不过人情,一切OK的。”特别好,不解释了。影视作品我没有看过,我推荐大家可以看看这本书。句子的创新和文学的创新,在里面可谓体现的淋漓尽致。再看这个:“像是见缝就钻的苍蝇和见了骨头就啃的狗一样。”读了累不累,如果这样呢:“像苍蝇,见缝就钻;像狗,见了骨头就啃。”是不是就非常完美了。
我们需要新意象、新词汇、新角度,都可以通过“新句”去体现和呈现。还有,我们经常会提到白话文和文言文,其实各有优点,可以融合使用的,听说有奇效的。另外,再次回到上面提到的《繁华》,这本书的句子,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会使用上海和苏北的方言,我是江苏人,读着读着就会偷着乐,写得是真好,有新意。真的,这样的文字里面体现了写作者高超的才情。所以,写作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句子,完全写作者自己去确定,不需要也不应该拘泥于大众爱好。大胆写,大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