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课堂上,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发现《山中访友》第五段文字的语言美。
我先出示了“你好,清凉的山泉!”让同学们试着向好朋友一样打招呼。又让同学们从这段文字中找出相似的句子,看看有什么发现?同学们很快找出了几乎是同样的几句话。
“你好,汨汩的溪流!”
“你好,飞流的瀑布!”
“你好,陡峭的悬崖!”
“你好,悠悠的白云!”
这几句话字数相同,句式对称,前两个字都是你好,中间三个字都是带的的形容词,最后两个字都是名词。连最后的标点符号都一样,都是“!”号。
这样的句子,好读,好记,有韵律美,有节凑感。同学们读了几遍,就发现了规律,就能背诵了。
我接着让同学们加上作都展开联想的句子,读一读,背下来。可是后面的句子长,不好背。同学们开始张冠李带,乱作一团。这时,我灵机一动,说:如果咱们改一改,你看这样很不行:
你好,清凉的山泉!深深的峡谷衬托看你挺拨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你好,陡峭的悬崖!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同学们一看就大呼不行!这样就乱套了!
为什么不行?怎么就乱套了呢?我追问。
悬崖才有深深的峡谷,才有挺拔的身躯。而清泉是平静的,是明亮的像一面镜子。
哦,是因为它们各自的特点不同,作者这样写是抓住了景物的特点,恰当的比喻,而不是想起什么写什么?所以展开联想的句子不能调换。
同学们有读中品悟,在比中发现,在探索中总结,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我相信同学们在读、背这一段话时,一定不会再读错,在写文章时,也一定会思考前后的关系,不会张冠李戴,想起什么写什么了!
这节课,让我对管老师的指向写作的阅读又有了新的启发和感悟。让我静心走到实践当中,慢慢学习,认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