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学与教》共读感悟
福州市麦顶小学 李群
课堂上怎样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课堂,提高课堂的时效性,为课堂服务。这些问题,通过《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的阅读以及线上共读课程的同步跟进学习,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是只要我们愿意相信,技术就会立刻让我们的课堂得到长足的改善吗?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因为这是需要我们在课堂上经过刻意练习才能够抵达的。因此开启共读,研讨反思,共同成长,相信我们终有收获。
课堂新的教学模式是去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课堂。课堂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不应该只追求于快速地让学生学会解题,而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特别不应该为追求教学进度而减少课堂活动的时间,课堂上要留有足够的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教师应该把学生当成一个长期发展中的人来看,而不应停留在一节课,一个学年。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慢才是快”,当然,课堂活动也不是盲目的越多越好。只有安排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活动才能够由浅入深,学生才能积极配合教师带来有质量的课堂生成,“才有高阶思维的形成,才能有效解决深度学习与课堂时长之间的矛盾”。
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大多是“接受式”的学习,教师给予他什么,他就接受什么,不会在课后去加以琢磨、去提高,把老师给的知识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的学习效果是不明显的,知识点也很容易遗漏。而“共读”中的发现式学习法则倡导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制造认知上的冲突,引导学生就问题思考、探索和发现。积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钻研和探索的学习精神。在课堂中,教师应当如何提问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呢?书中第16章中,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其中台北市新生小学徐蕙君老师的自然科“虹吸现象”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蕙君老师提问后,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接着使用IRS作答反馈想法,IRS即时反馈系统会实时生成学生作答情况数据,教师还让学生在小组内阐述自己的想法,当学生发现彼此想法不一致时就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学生会因此进行调试,最后再用IRS辅助作答。会发现前后两次的作答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当学生想法上仍然还存在分歧时,教师会让学生再次讨论进行作答,最后会发现大多数的同学已经能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了。信息技术的介入让教师的教学方法产生了最大时效性。特别是徐蕙君提出的是学生特别感兴趣和喜欢去思考探究的问题,这样的课堂,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期待下次的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