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案例是姚情情的十岁孩子去超市买东西,当时买的时候想要,买回家不想要了,
讲师开始的时候去回应:1.孩子打滚你的感受是什么?2你觉得孩子有情绪应该好好表达不应该打滚对吗?3.你为什么希望他好好表达,不允许他有情绪呢?4他经常这样还是只有这次。一系列问题后还是无法打通当事人的心扉,后来转换角度,利用群众的力量,转换角度,作为成人我们买东西也是一样的(比如买衣服)当时看着挺好的回家一试就发现不好看后悔了,转换后当事人释然了。
第二个案例关于撒谎(妈妈问孩子做作业了吗,孩子说做完了,结果妈妈在看的时候没做妈妈认为孩子在撒谎)撒谎要么是学着大人撒谎要么是有压力了要么就是虚荣心在作祟,孩子说写了显然就是害怕妈妈批评
第三个案例关于撒谎(青春期孩子买礼物花了了三百多妈妈给了二百)问:群众的力量,意识到了花钱买经验
第四个案例是孩子调班的事(孩子想调班,也有条件调,妈妈在纠结调了后会对孩子有影响)当时的观点是孩子同意也有条件是可以的,妈妈担心是妈妈的,如何提问:你的担心可以表达出来
第五个案例是孩子四年级起床后不想去学校,自从疫情过后,妈妈希望孩子早上起床不要有情绪,四年级是一个学习,作业量相对于之前更多,很多孩子四年级都会遇到困难,那孩子不愿去学校有情绪,正是唤醒我们父母的时候,孩子需要帮助了,也许是学习遇到困难了,也许是学习动力不足了,
第六个案例是孩子十岁书写的时候家长说说就写的好,不说就写不好了,妈妈担心孩子的书写,怕她写不好,考试的时候都是机卷:
(首先针对这个问题,担心焦虑是妈妈的)关于书写是一个能力,所有的能力都是训练出来的,作为妈妈因何那么在意孩子的书写呢?这个是妈妈需要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