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的一个朋友的朋友,2008年的时候,她先生突然意外倒下,毫无任何预兆,宣告不治,年仅39岁,其时他们最小的孩子一岁不到。
她哭泣着打电话给我的朋友:J不在了。她满是灰色冰冷的悲痛。她去超市,看到丈夫生前爱吃的零食,会失声痛哭,她在家,看着儿子熟睡的面庞,会悲伤得不能自已。
我的朋友当时和她隔着一个太平洋,不知道如何去安慰她,不知道年轻的妻子失去了丈夫,年幼的儿子失去了爸爸该如何走出哀恸,不知道她将如何重新坚强,想起就惊慌,心疼她。
一年后我的朋友再和她相见,惊诧于她的平静、自信、井井有条。她告诉我,事故发生后第二周,她就去见了心理医生。
从震惊悲痛、抗拒否认、愤怒自责、到臣服接收,然后回到现实生活,如何面对孩子的疑问,如何抚养和教育孩子。
直到有一天医生对她说:你可以不用来见我了。她和她的孩子们很好的接受了这个事实,也能够很正确、很健康的面对将来的生活。
2年后再相见时,她和孩子们可以很坦然的提起爸爸,很怀念,但是不哀伤;有遗憾,但是不悲痛。
我们见过很多人间悲剧。年幼的孤儿年轻的寡母,说起来简直让人同情。但我的朋友,面对这位妈妈,只有敬佩没有同情,她身上一点点让人可怜的感觉都没有。她告诉我的朋友,去看心理医生是她自己主动的。
总结:
生命中总有起起伏伏,有伤痛在所难免,不要一个人硬抗,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可以不再沉浸伤痛,而是透过伤痛,获得高远的心灵能力,与生命的本质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