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表述自己的写作方面的法宝时,提到了“费曼先生”,并推荐了一本书:《别逗了,费曼先生》。我们先来看看费曼先生其人。
费曼先生,一位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很厉害的物理学家。他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韧性、独特的思维习惯。他从父亲那里学会了一个很有力的学习技巧:翻译,即无论学习什么东西,都要努力琢磨它们究竟在讲什么,它们的实际意义是什么,然后用自己的话将其重新讲出来。
这不是一件简单的技能,需要自己对事物理解透彻,才能通过自己的语言,用最简单的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最好让外行人也能听懂。
《暗时间》的作者刘未鹏用“站在11层”来迫使自己反思脚底10层的构造;罗振宇用“缝接扣子”来描述学习方法,这些形象的比喻都是让人一看就懂,然后牢牢记住的。作者则用大脑中的“理性小人”和“感性小人”来说明为什么我们更愿意听故事,而不是听道理:理性小人很高级,但感性小人更强大,所以我们的行为大多数时候由感性主导,包括接受信息,需要用合适的故事引起对方“感性小人”的兴趣和注意,然后把想要表达的道理通过“感性小人”转达给“理性小人”。
我们的表达方式中,类比(比喻),也是非常有作用的,它不仅是文学中的一种修辞,也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更是我们的认知工具。认知语言学科的创始人乔治·莱考夫认为,类比是连接未知事物与已知事物的桥梁。在写作中运用合适的类比,也能简化大量的概念。
费曼技巧的另一个核心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一点比“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更为关键和奇妙。能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就是在调动自己的千军万马,离开“知识陈述”层面,抵达“知识转换”层面。用《刻意学习》一书的作者Scalers的话说:“你自己想明白的,是从你的体系中萌芽生长出来的”。
某天,作者去他连襟新装修的别墅时,突然意识到写作和房屋装修其实是一回事:房子的结构就像我们的思想,而房子的装修就像我们的表达。你会怎样去修饰自己的房子,使之舒适且有个性呢?也许可以去参考那个充满智慧的概念——费曼技巧。
#育心成长·今日读书
我这两年在自己的语言输出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一个阶段特别感谢康卓公司的线上解读师的身份带给自己的历练和提升。一份专业的报告放在面前,我的起步阶段,只能做到“知识陈述”,最多能圈出重点来陈述一番。后来,随着专业技能的提升,我的讲解也越来越生动,运用了很多类比,比如对“先天学习潜能”这一维度的形容,就像一个口袋,是天生很大的口袋呢?还是容量小一点的口袋呢?抑或是带着弹性的?甚至是个聚宝盆。再结合先天学习敏锐度,那就是你的口袋口是宽口的,还是窄口的。这样一表述,客户就清清楚楚。真的是把自己锻炼成了一个“说人话”的解读师。
之前我也不知道什么费曼技巧,好像,确实在一点点前进的路上,不知不觉也使用了费曼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