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自己和太太10多年后又再一起走进课堂学习。我们除了夫妻关系,父母身份,再次温习了一遍作为同学的身份进入课堂学习,而这次,学习的内容恰恰是我们每天既熟悉又陌生的亲子教育内容。
截止目前,61天的亲子课后践行正在进行中,也参加了父母教练的主题实践训练。有很多感想和体会,做一个简单地阶段小结。
60天内做的一些工作:
1、和孩子一起设立了践行的小白板,记录每天的清单和吃番茄数量。
2、每天记录孩子早睡早起的时间,记录闪光点。
3、父母教练每天的自我检视和感悟。
收获和体会:
前几天朋友给我们做了一个关于亲子教育方面的分享。给了我们一个提问,问我们是属于哪个层次的父母?选择题,
分别是:第一层次,肯为孩子花钱,
第二层次,肯为孩子花时间,
第三层次,肯为孩子不停学习;
第四层次,肯为孩子改变。
仔细对照自己发现,这个问题还真的没有好好思考,经济付出在亲子教育中只是第一个层次,父母如果只是觉得,在孩子身上花钱,报了很多补习班就是对孩子的一种爱,那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种爱只是浅层次的,只是初步的,只是被动的。
还需要我们父母做许多主动要求的事情。只有看到时代的进步,对为人父母提出更细致、更内在的要求,需要我们不停的自我学习,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经常的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提出问题。找出作为父母教练的种种不足。然后再学习改变,从而达到改善自己,优化亲子关系。
而这种改变,包括但不限于行为上的改变,必须还有思想上的改变。也许很漫长,也许很基础,但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20年后,回过头再来看,现在做的也许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事。
最后,用一句话来总结作业:
“种一棵树最好的年龄是十年前,而后是现在”。不妨把一棵树看成是一颗有理想的心。 以现在的角度看,也就是种下理想的决心应该在十年前。以未来的角度看,现在也就是"最好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