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读罢让人感动泪目,肃然起敬。43岁的朱治国用有限的生命谱写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品读他43载的“生命答卷”,他把自己对党和国家、群众和亲人深沉的感情都镌刻在人生的一笔一画中,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要以前辈为榜样,在追忆中找寻前进力量。
追忆“家乡情”,坚定无悔选择。年仅21岁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朱治国,主动放弃了城里光鲜靓丽的生活,毅然选择回到乡镇,把满腔热血挥洒在戈壁沙漠,把青春和汗水留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正是因为对家乡的热爱,所以他选择了坚守;正是因为对家乡的责任,所以他选择了担当。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和朱治国一样选择了留在家乡,扎根基层,也同样要面对交通不便、环境艰苦、条件拮据等诸多“水土不服”的问题,但有这样的前辈作为“引路人”,我们不怕前路崎岖。我们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汲取前辈的精神力量,以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公仆标准要求自己,做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的“墩苗”干部,通过基层一线的千锤百炼,把自己锻造成可堪重任的栋梁之材,用青春的笔墨在人生版图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追忆“组工情”,严守政治底线。从回绝基层干部的土特产,到一枚党员徽章配翠竹的微信头像,再到宁愿和家人两地分居也从未在调动上说过一句话,不仅是同事,家人和朋友也从未从朱治国身上获得一丁点的“好处”。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朱治国以实际行动擦亮了组工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的金字招牌。无论是组工干部,亦或是基层干部,都应自觉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紧绷纪律这条弦,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破心中贼,以反面典型为警绳,以正面榜样为力量。以身作则,自觉净化交际圈,管好身边人、身边事,清清白白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追忆“鱼水情”,站稳人民立场。朱治国参加工作20多年,从广袤的柴达木盆地到荒凉的青南高原,从壮阔的大湖之滨到富饶的河湟谷地,他的足迹遍布全省362个乡镇。无论是那张被标记了很多村名的地图,还是那张办公室睡坏了又换的一米宽行军床,亦或是那辆在冰天雪地里载着他来往数百个村、社区的汽车,都是朱治国同志把群众装在心中的最忠诚的见证。朱治国用生命点燃了党的事业,也点亮了人民群众温暖的心灯。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标杆,在基层一线各项工作中展现真作为,把党和国家每一项政策和举措落实落细,把群众路线走深走实,把群众的大事小事办实办好。把人民群众之愁之盼通过行动来实现,把党的事业通过行动不断向前推进,用实际行动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增添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