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面馍馍很香。
这是小时候常听到的一句话,也是一代人共同的记忆。那是青黄不接的年月,有吃的已经很不错了。白面黑面又有什么区别。能填饱肚子就是幸福。
粮食是那么重要,但又是那么缺少。一个八口之家,孩子多,地少,劳力有限,交通工具匮乏。在那个交通基本靠走的年代,要种出一家人足够口粮需要付出太多的艰辛。即便是辛辛苦苦一年,打的粮食还需要仔细计划着吃。不够了要去借,但是谁家又有多余的粮食呢。每年为此烦恼的父亲母亲,那憔悴的面容我又怎能忘记。一年一度的交公粮的时间又到了。村里的高音喇叭没日没夜的喊个不停,听的让人心惊胆战。惧怕没有用,公粮必须得准时上交。不仅如此还要收拾的干干净净符合条件。最怕的是交公粮时边上的大风扇了,那大风扇别说把杂物吹出去了,就是小点的麦子也能吹出去。也许分给我们家的地并不少,但是能种的地却只有那么三五亩而已。灌溉缺水,下地要走,化肥要钱,太多的不便与太多阻扰的因素导致很多地无法耕种。那些静静的躺在大川里的地原本就是荒芜的,荒草丛杂要如何耕种。自行车、毛驴车都无法解决这些难题。
谁家的粮食打得多自然是村里人最羡慕的事情了。但是再羡慕也是别人家的,羡慕归羡慕还是留下心思好好计划自己今年怎么过吧。白面做的馍馍在外面吃,黑面做的在家里吃。那个时候每家每户都有过这样的日子。孩子多,又小,都在上学。花销太大了。种地解决不了还得去外面做点事挣点钱。否则那庄家硬是重不成的。
小麦是全村最重要的农作物。到了收获的季节日子自然好过,村里人脸上的笑容也挂的满满的。但是一年又四季谁又可以阻止春天的到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但很多农民却高兴不起来的。为种子发愁,为这青黄不接的日子发愁。在这个粮食并不多余的年代,春天是最难过的季节了。谷子、糜子、麦子能种的就那几样。怎奈光景不见好孩子却大了。这意味着上学的费用增加了,一家人的口粮增加了。再这样下去是危险的。年复一年的春天来了,年复一年的青黄不接的日子过去了。水稻试种成功,谷子、糜子渐渐退出了村里的田地。小麦产量提高了,水稻产量提高了。粮食品种的改善让原本没有增加的土地产出了更多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