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情才能达理。当孩子任性发脾气时,切忌上来就讲道理,甚至训斥,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肯定孩子的逻辑。“妈妈知道你很生气。”“哦,你是这样想的!”而不是先去质问“你怎么能这样?”或否定孩子的情绪“有什么好生气的!”更不要用“我说怎样就怎样”简单粗暴的来控制孩子。情不通,就不可能达理。 情不通,则理不达!当孩子情绪不佳时,父母急着逼问“为什么”、“怎么了”,会让孩子觉得必须要有合适的理由才能有自己的情绪,自己有负面情绪是错误的,只能开心。两方面都会构成压力,压制孩子表达的渴望。所以沟通的前提是接纳情绪,孩子只愿意和能接受自己感受的父母沟通。
自从学习了情绪管理的一堂课后,自己也在试着好好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努力用更合适的而不是带攻击性的情绪词语来表达,感觉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即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也可以表达自己的需求,而孩子的反应也不错。当孩子有情绪时不再想以前一样跟孩子对着干而是给孩子说:你是觉得妈妈的观点不对是吗,那我们可以好好的来表达,不要大吼大叫好吗?一般孩子也会放低声音!孩子有情绪时先接受孩子的情绪,让孩子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才有机会去试着处理自己的情绪合理表达需求。接纳、通情稳住总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2019.04.07智库箴言感悟:
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是亲子沟通顺畅的基础。如果父母自身有强烈的负性情绪需要及时暂停,去处理自己的情绪,可以先深呼吸放松,从生理层面降低情绪程度,然后才能冷静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孩子有强烈的负性情绪,需要父母协助孩子处理情绪,接纳、允许、同理孩子的情绪感受,耐心陪伴孩子,让孩子感觉到温暖和支持,他才能够从情绪中走出来思考事情。冲动是魔鬼,人在极度负性情绪中时智商和情商都非常低,所以亲子沟通中牢记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
感悟: 接纳,共情,理解,沟通,平静地对待孩子,控制情绪,调整情绪。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调整,改变自己的过程——不吼不叫,放低声音,蹲下身来……,每一种行为都在提醒我们,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还是不能做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当我电量足的时候,超级有耐心的给孩子解决问题。在我没有耐心的时候,完全就不行。说白了,问题不在孩子,就在我。学会情绪管理,与孩子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