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张和小冯新入一家公司,勤奋的他们在每天的任务结束后都会自觉加会班准备第二天工作的材料。但是小张部门的人对于小张的勤奋似乎并不买账,都在背后评价小张徦勤奋,在领导面前装勤快。时间长了以后小张的工作积极性似乎也没那么强了,也不会再自主加班。小冯部门的人却对于小冯的工作态度极其看好,都在评论小冯工作勤快,并且每天都会在会议上夸奖小冯。时间长了后小冯的工作越来越积极向上,也更自觉地进行加班。
上述的事情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刚入职时的两个人,工作态度,积极性都差不多,但是一段时间以后两个人经历的事情和周围人对于两个人的评价的不同,导致两个人最终的工作积极性会变得有很大的差别。
根据美国早起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的观点,人的行为很大程度取决于对自己的认知。而如何认知自己,查尔斯·霍顿·库利则认为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一面镜子,反映着另一个过路者。这个理论又被称之为“镜中我”理论。
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镜中我”理论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例如一个人给慈善机构捐赠了一笔善款,那我们就可以夸奖他是个善良的,有善心的好人。他会对这种评价和认知感到喜悦,并且进一步以“热心,善良的人”的标准去约束自己,让我们和他的关系更加和谐。
2、一次和我的朋友小王的聊天中得知他和他爱人的关系并不是太融洽,我就好奇的问了一句:“为什么呀,当初没结婚以前你们不是挺相爱的吗?”,小王叹了口气和我说:“别提了,结婚后她什么都不干,家里的卫生,买菜做饭基本上都是由我来做。”。我又问了他爱人小王和她谁做家务更多,结果他爱人的回答也是家里基本上所有的家务都是她来做,小王一回家就只知道嫌弃她。
这是自我服务偏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我们的记忆中,会不自觉的夸大对我们自己有利的一部分,而忽略对自己不利的部分。这种偏见会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夫妻,同事,朋友,同学关系造成许多的人际冲突。
如何做到尽量避免这种偏见呢,首先我们可以试着去证明下自己是错的,有研究表明,人们更倾向于寻找可以支持自己的结论的证据,同时会排斥其他的信息。所以证明自己是错的,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我们排斥的信息,从而让我们更加接近事实。其次可以多与周围的人交谈,看看你说的事情在周围的人的眼中到底是怎么样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多与周围的人交流,可以更好地认知到一件事情的真实样子,从而避免自我服务偏见的影响。
漫长的人生路途中,我们总会遇到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困惑,只要我们摆正心态,勇敢面对挫折,努力解决,最终胜利者一定会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