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旅游记 (2014,7,9—12)
【3】
武汉一日
武汉观光一天,日程排得满满的。湖北省博物馆,东湖公园,辛亥革命记念馆,黄鹤楼公园,至汉正街后自由活动。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金杉考古知识甚少,观看考古遗物不甚进心。只有看见知名物件,才是会激起兴趣,细细观看欣赏。此次在博物馆游览参观中,有幸亲眼见到在电视考古节目中,有详细介绍的绝世珍宝;曾候乙编钟。
几十个从大至小,造型特异的扁圆形青铜钟,挂在三排长约十米,有红色装饰图案的木质横梁上。阵式庞大,场面宏伟。介绍说每一个钟敲击部位不同,还能发出不同音色。遥想二千多年前,铸造这批铜钟已是浩大工程,每个铜钟因调校音色,还要多次修改反复浇铸。这套编钟的制造工程,随之放大几倍乃至十几倍。想想都令人感叹不已。
金杉不懂音域之玄机,不能深刻体会整套编钟之巧妙。唯有支撑编钟架的立柱,引起金杉的巨大兴趣与感观冲击。青铜铸造的球状体,做工之精细,图饰之繁美,真可谓精妙绝伦。两个小铜人,举手伸颈,托住横渠。小铜人的腰上还挂着剑,生动有趣。古人在编钟乐架立柱上,花费如此大的功夫,越看越令人稀虚不已。
博物馆中另两件引起金杉兴趣的展品,是越王勾践铜剑与吴王夫差铜矛。
二千多年前湖北大地上,两位水火不容,兵戎相见之越、吴两国君王使用的兵器,现今同存于一栋大楼内,平静安然,共展风采。玻璃展柜内的铜剑与铜矛,在灯光照射下,兵器表面排列整齐的菱形花纹,庄重漂亮的篆字铭文,彰显出王者用器的华丽高贵气质。锋亮的刃口线,透视出疹人的冷光。
曾经观看介绍越王勾践剑的电视专题片,考古工作者手执铜剑的剑柄,用剑前端锋刃在一摞纸上划过,十几张纸被割为两半。铜剑的锋利令人咋舌。二千多年前制剑人杰出的工艺,着实令人敬佩。但电视中解说兵器表面的菱形花纹,是经特殊淬火工艺后,自然形成的。金杉细看剑身,其菱形花纹整齐划一,线条笔直,线间宽窄一致,猜想古代工匠应该是用特殊药水,在剑体上绘制菱形花纹后,再经过淬火工艺,刻印固定在剑体表面。也使得兵器埋藏地下二千多年,一朝出土,依然光彩靓丽,熠熠生辉。
游毕东湖公园,来到辛亥革命纪念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全团表态放弃进馆参观。导游把大家带到一根表面斑驳沧桑的石柱前,“咨议局界碑”五个大字凿刻在石柱上。导游介绍,现今辛亥革命纪念馆,清朝末年朝廷意图通过推行新政改良,挽救没亡之命运,开设咨议处,其机构所在地就是现今的辛亥革命纪念馆。昔日咨议局大楼,为二层楼房,红瓦房顶,大门外高柱环绕,大门顶部建有塔楼。楼正面红色廊柱整齐排列,落地大窗相连为墙,配以白色线条装饰,一派欧式建筑情调。
时世变迁,沧海桑田。当年意图维持王朝颓势而设的咨议局旧址,而今成为推翻清王朝之辛亥革记念馆。引发游客多少唏嘘感叹。
进入黄鹤楼公园,曲径爬高,沿途能看见不少古人描写、颂扬黄鹤楼的佳作。游客们游走观赏,吟诗诵词,情意悠然。少时,小山顶上黄鹤楼巍巍屹立。
武汉黄鹤楼名满天下。其出名得益于橘皮画黄鹤,拍掌起舞伴酒之传奇故事。得益于众多名人雅士之诗词歌赋。想当年名人雅士们登楼望景,临高远眺,感慨万千,舒怀吟诗,佳作传世。后人们诵唱诗歌,寄情黄鹤楼,传扬黄鹤楼。
当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占用了古黄鹤楼的旧址。现今的黄鹤楼在长江边异地重建。又围绕新建黄鹤楼修造绿地公园。
时逢黄鹤楼正在修缮,下部被围栏遮敝,无缘观赏黄鹤楼全貌。能看见的黄鹤楼上部,飞檐翘角,多层复叠,红柱黄瓦,热烈奔放,整座黄鹤楼,好似有灵,正欲飞腾而起,翱翔九天。
远观黄鹤楼,楼层间显得空荡无物。购票入楼,底层大厅里,一幅黄鹤飞天离开人间的壁画,占据了整堵墙面。壁画中的黄鹤楼,与金杉在书中看见旧时黄鹤楼照片,更为相似。楼体更显似圆形,楼层间满装窗格,与黄鹤起舞伴酒故事中,楼内开设酒馆茶室较为贴切。逐层登高,均为空楼。幸喜可以登高望远,俯看城市风光,遥看长江景色,以填补游空楼之失落感。
汉正街因清末对外通商,沿街建有多处异国情调的建筑,小有名气。金杉与家人散漫、惬意的游走在车水马龙,人群熙攘的汉正街上,轻松而愉快。
第二天上午8点过,我们乘坐的动车从武汉站开出,远远看到一个卖‘武汉特色热干面’的店招,猛然想起,在武汉没有品尝一碗其特色小吃“热干面”。可惜了啦。
下午6点,火车抵达成都站,动车真是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