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你的孩子吗?
我想大多数父母在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会毫不犹豫地说“当然爱啊!”。在软软丑丑的小家伙眯着眼睛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天,我们会在心底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好好爱这个孩子。”那么,你会用怎样的方式去爱他呢?
买好看的衣服,好玩的玩具,吃好吃的东西,上最好的学校,用尽全力给他最优越的条件和最好的保护,让他无忧无虑地成长,不受半点伤害。这是“爱”的全部吗?
我也是一个妈妈。我曾经对我的儿子说:“全世界妈妈最爱你了。”我的儿子反问:“妈妈,什么是爱?”
我想这是我们终其一生要去寻找的答案。
“爱”到底是什么?圣经里说,爱是忍耐,爱是仁慈,爱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那么究竟要怎样做,才算是真正爱一个人?
国际教练协会大师级教练吴咏怡老师用一个教练模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这个模型叫做L-O-V-E,LOVE教练模型。
L:Lead by actions and listening
Lead by actions即以身作则。你想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你自己会看书吗?你想让孩子做时间管理,你自己的时间管理得怎么样?你想让孩子早睡,自己会不会刷朋友圈刷到深夜?你希望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你自己是否能做到对别人以诚相待?
育儿先育己。我们常常说我希望我的孩子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而忘记了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对孩子有诸多要求,希望他们自律、自爱、热爱学习和生活,我们自己做得怎么样呢?
给孩子做一个标杆,用看得见的行动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直、善良、诚实、勇敢。在希望孩子成为那样的人之前,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
L的第二个维度是倾听(listening)。在你听到孩子说“妈妈,我今天在学校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哦!”的时候,你是否听到了这句话背后的情感?你会怎样回应这份情感?还是只是说“哦,知道了”?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用“耳朵”去听,而不是用“心”去听。
我们也许会边听边想明天的会议我要说些什么,或者在心里升起“可别交了什么不好的朋友”之类的评判,但我们也可以俯下身,看着孩子的眼睛,感受他眼里发出的光芒和言语中的喜悦,用真心去回应:“你交到了新朋友,妈妈真为你高兴啊。”
这两者的背后,在于是否蕴藏着平等、耐心、欣赏,在于你打开的是“耳朵”,还是“心”。
被“听到”,是我们在这世间能给孩子最奢侈和珍贵的礼物。这份礼物会让他成为一个被理解也会理解他人、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感到安全的人。
O:Open mind and possibilities
这里的两个维度是,开放思维和寻找可能性。
我曾经听朋友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个上高中的男孩子特别喜欢养花,每天放学回家就埋头在花草中间,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还曾经拿过上海市植物相关竞赛的一等奖。他的妈妈每天看到孩子边听着耳机边徜徉在花草中时就心生焦虑,高中这么关键的时期还搞这些没用的,该怎么办呢?
在这位妈妈焦虑的背后,隐藏着一些限制性的信念:
养花养草是没有前途的。
如果他一直这样,就会考不上好的大学。
如果考不上好的大学,他的人生就不会幸福。
如果把思维稍稍打开一下,看看新的可能性,会是怎样呢?
喜欢花草也许意味着他有做植物学家的天分。
养花是一种很好的疏压方式,现在学习压力这么大,他需要这样的方式给自己减压。
也许他可以把爱好变成事业呢?这可是超级幸运和幸福的事。
有业余爱好不意味着他会忽视自己的学业。
即使考不上大学,做一个专心养花的匠人也是很不错的。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这个时代快得让自己跟不上步伐。在我们小的时候,一切都非常简单,我们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找到工作,建立家庭。所有人都在沿着相同的路往前走。而如今的年代,世界每分每秒都在向你展现着各种可能性,每个人都可以走出一条和别人不同的路。你是希望孩子走原来那条简单但枯燥的路,还是希望他的生命有更多精彩的可能性?
打开你的思维,和孩子一起热烈地投入生活,拥抱各种可能性,你们彼此的生命都会因此而变得不同。
V:Visualize the vision and value
Vision(愿景)和value(价值观),一个是“我要去哪儿”,一个是“我想要什么”,都是人生重要的命题啊。
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他会做什么样的工作,有什么样的家庭?他是一个幸福、果敢、用全部心力和热情去生活的人,还是一个自怨自艾、活得像一潭死水的人?
你对孩子未来的愿景,决定了你会用怎样的方式去培育这棵小树苗。
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热爱学习的人,那么你会保护他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让他获得学习的能力,体会学习的乐趣,而不是让各种补习班占据他的周末。
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知道自己兴趣所在、并让兴趣成为事业的人,那么你会让他去尝试、去发现,尊重和支持他的兴趣,而不是让他去做你感兴趣的事情。
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坚韧不拔、敢于迎接任何挑战的人,那么你会放手让他去体会痛苦,并从痛苦中学习和成长,而不是过度保护,把他放在没有风雨的保温箱里。
反过来说,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那很可能的结果就是随波逐流,按照“别人”认为正确的方式去养育自己的孩子。
这里的另一个维度是价值观(value)。在你心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你是否活出了这些“最重要的事”?你的孩子呢?
在每个人的心中,所珍视的东西都会有所不同。有人珍视家庭、健康、友谊,也有人珍视卓越、尊严、成就。这些在心里最深处的东西,是我们所有行为的基石。只有了解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我们才知道把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哪些方面。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
如果孩子珍视“自由”,那么就给他自由的发展空间,而不是诸多束缚;如果孩子重视“成长”,那就带着他读书、学习,给他创造一切可以成长的机会;如果孩子认为“诚实”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东西,那么就以身作则,教会孩子做一个对人对己真实坦诚的人。
越早地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孩子会越早地找到人生的方向,活出最真实的自己。
E:Energize empathy and empowerment
这里的两个维度,分别是同理心和授权。
同理心,就是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去体会他的心情,理解他的感受。可能有人会说,我的孩子我当然了解啦!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
孩子有天早上不要上学,你是软硬兼施强拉到学校,还是俯下身来,认真听听孩子说些什么?
孩子发脾气打人,你是打回去“让他知道教训”,还是帮他冷静下来,看看愤怒背后藏着些什么?
孩子某天不想吃饭,你是把饭硬塞到他嘴里,还是问问他不想吃饭的原因然后尊重他的决定?
我们都从孩子长大,但是却忘记了孩子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我们牢牢抓住“大人”高高在上的权威,却忘了蹲下来,从孩子的身高去看世界。
除了理解孩子,给予足够的同理心,我们还需要授权。
Empowerment这个词除了授权,还有“赋予力量”的意思。尊重这样一个独特的个体,相信他内在蕴藏的能力,放手让他去选择、去决定,会让孩子从一次又一次的“我可以”中,获得坚定的内心力量。
而在授权的背后,是无条件的信任、宽容、尊重和欣赏。
你相信孩子可以做到吗?如果他做得不好你会包容吗?面对这样一个独立于你之外的生命,你是否感恩和欣赏,放开控制让他自由生长,还是把他当成自己的附属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
以上就是LOVE模型四个简单字母中所包含的八个维度:以行动引领、倾听、保持开放的心态、寻找可能性、建立愿景、发现价值观、给予同理心和授权。再回到我们最开始的那个问题上:我们到底要怎样去“爱”我们的孩子?也许除了关爱、保护之外,“爱”还有更多深层的含义。
我想你们心中都已经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