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类
《人类简史》
这本书读起来有一种读《万历十五年》的既视感,我想这都与两本书的作者在看待历史时采用了一个刁钻的角度有关。作者保持一种冷眼旁观的态度,来讲解人类的历史,不去带入那种对于人类对抗自然的自我标榜的感情。书中最有趣的例子莫过于人类与小麦的关系:人类驯服了小麦,使得小麦能够成为稳定可靠的食物来源。但换一个角度,被驯化的小麦使得人类的饮食结构开始变得单一,人类放弃了之前采集野果的健康生活方式,每日摄入的营养变得单一,产生了大量疾病。此外,小麦使得人类无法随意的离开自己的居住地,干旱和洪水对人类会带来毁灭性的影响,毕竟人们不能像祖先一样,碰到这些灾害只需一走了之。农民因为需要照顾小麦,不得不长时间的弯着腰,而人类的身体又是为直立行走而设计的,这使得他们患上各种各样的外科疾病。小麦却因此成功的延续了自己的基因,不用费力去获得应对天敌和灾害的办法。从这个角度来看,你甚至无法确信到底是谁驯服了谁。
还有其他许多有趣的观点,诸如认为资本主义是最成功的宗教,科学与宗教的最本质区别就是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总体来说,这本书吸引人的点更多的在于其新意,这些新观点有的让人醍醐灌顶,有的又让人不敢苟同,但让我很敬佩作者的一点是,虽然这本书采用了冷眼旁观的态度来述说人类的进化史,但是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一种对人类的热爱之情,读起来愉悦之余,也足见作者之功力。
《肠子的小心思》
一本非常有意思的肠胃知识科普书,读起来就让人放不下。书里说人的肠胃有非常多的神经细胞,能够在不经过大脑的情况下,对很多情况自己做判断,所以有肠脑之说。而肠胃的这种能力甚至会对人的性格和心智都会有影响。我作为一直以来肠胃不太好的人,有点认同这个说法,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的的判断和作为都是比较保守的,相信和我一直以来饱受肠胃不适的苦恼有关。
这本书还提到了肠道菌群对于肠胃的重要性,所谓的养胃就是养这些菌群,让益生菌占据主导地位,就能保证肠道功能的健康正常。一般情况下,可以借助酸奶来维护益生菌,就算酸奶中的益生菌在胃酸中全部失活,但残留下来的益生菌躯壳就足以让肠道中的益生菌兴奋了。此外还可以借助一些益生菌的药物,只可惜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并没有落实行动,还是应该自己重视起来。
《新规则》
说实话,要不是领导让我读这本书,我是不会把他读完的。这本书就是通过十几个哈佛商学院的学生他们的人生经历,告诉大家,这是一个属于创业者,属于小公司的时代。大公司不再是精英们最适合的归宿,更多的成功人士会诞生于创业公司和咨询公司。
读这本书的收获还是不少的。第一就是能更加鞭策自己努力工作,书中的这些哈佛高材生们无一不是工作狂,他们目标笃定,就是要在35岁之前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获得高额的回报,让自己还有自己的家人过上非常好的生活。对比自己,每天就想早点下班,现在工作平平也是可以预料到的。
第二,是了解什么样的人适合去小公司,而什么样的人需要去大公司。我自己是一个没什么自律能力的人,只能说偶尔会打起十分的干劲把眼前的某件事干好,却不能始终的去保持高度的专注。所以想我这样的人,当前待在大公司可能是非常合适的了。现在大家都强调走出舒适区,但说实话,真正走出舒适区需要极大的自律,而我还差得远。
我觉得这本书更适合我的学霸高中同学们去读,他们大多从非常好的外国名校毕业,去了跨国大企业做了管培生。这本书其实就是在用一个个更猛的学霸的例子,鼓励我的这些同学,去加入小公司,去创业,充分释放自己的价值。作者生怕自己的例子不够有说服力,硬是花了几十年记录这些哈佛高材生的生涯,就是希望让这本书的学霸读者们,不要被大公司所束缚。
因此我作为一个花了非常大的精力,终于成功的从小公司进入了大公司的学渣,非常建议我的这些学霸同学们读读这本书,好把大公司的机会留给我们。
《华山讲透〈孟子〉》
这两年都在读儒家的相关东西,而《孟子》让我最是受益匪浅,我觉得儒家思想,填补了我从小在做人上的一些短板。
小时候我们都在学马克思,可是他的思想,是一种对于社会本质和人类未来的研判,但对于孩子来讲,却缺少很多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指导。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太高大上了,作为塑造一个孩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很有效果,但是孩子们还需要一个行为准则,在遇到生活中的困惑的时候提供切实的行动方针。而儒家思想就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孟子》就是非常适合年轻人来读的日常行为准则,从如何待人接物,到在与人产生分歧的时候如何处理,再到如何处理复杂的生活和人际问题。举个例子,对于一件事情,双方产生了争执,如何处理?孟子说,双方要坚持自己的立场,用和缓,有逻辑的话语去谈判,但不要试图站在更高的角度,试图提出一个“大家都好”的方案。这是因为大家不是神,这样定下的方案不会是最适合双方的方案,一定会损害某一方的利益,这观点和我去年读的《谈判力》如出一辙。
经常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中国需要宗教。其实中国人缺少的不是信仰,而缺少的是一份行为指南。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这时候最容易困惑也最容易犯下些错误,而宗教切实的在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的行动指导,当你困惑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按照“上帝”教你的去做就好。事实上,年轻人在生活中有困惑的时候是非常多的,而我们确实需要一些行为指导,让我们在这种时候就照着这么做,少一些困惑,等岁数大了有了更多经历和积累后,再按照自己的判断去做。而《孟子》就是非常适合年轻人去读的一本属于中国文化的行为指导,我现在觉得自己读的太晚了,早点读,也许此前的10年会过的完全不一样。
正在读的《华杉讲透〈论语〉》和永远读不完的《失控》……
《论语》无需多说,寻本溯源,在了解到儒家思想的深明大义之后,今年就从具体的行为指南上向更本质的儒家思想去了解。其实《论语》也讲的是日常的道理,只是不像孟子说的那么具体。
再就是已经读了两年的《失控》,今年读的最大感受,就是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预言家存在。凯文凯利在80年代作出的种种预测,如今竟然一一实现,让人不胜佩服。今年,继续慢慢读,慢慢学,慢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