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aisite.wejianzhan.com/site/wjz0hg3v/261bdbbb-9448-4cff-bafe-8a9c1194e5a6?dynType=8&dynId=question.2772589,2772586,2772631&dynIgnoredWidget=question&fid=PWfdnWDkrjTvPHRdnHm3PWcvn-tznWPxnf&ch=4&bd_vid=PWfdnWDkrjTvPHRdnHm3PWcvn-tznWPxnNtknjKxP7tvPjDkP1nknjbvP6&ch=4&bd_bxst=EiaKI9FgZIyZB-Mx00DD0nj8Ls70SlKd0f000Kiz8eE9Vre74QiGY_QcGTHDsrOwGs00000000000a0kPDD3fbFDfWN7wj9AwWFawHRLnWRYPWPjPYf4fWNKnBq8Sf1AhY2L0f0005p7_rYr0000sBKR6L00000f0ZnKDQxSdeaYe_gbdPoDknjEYpTuknH0eqAM1eaYJIQaVre74avv1nUpzqh1zf00TVNDX0
我主
1.尽量说话循循渐进,不要上来表达认知,要感性的多聊聊天
2.说话要非暴力,要亲切的表达观点,和做sqe强势是两码事,特别是对软件朋友和亲人,
一定要亲切,过去是好处参多的,面向未来认知,
3.该睡睡,睡不着中午会走走,去晒晒太阳,流流汗了再睡,人活着短暂是赚钱,更多是活得有价值。
微信聊天套路
https://wk.baidu.com/view/8f528f78c77da26924c5b058?pcf=2&bfetype=new
讲人类文明,历史,自己的精进,心理学 琢磨别人
找规律,建议从数学找,
因为学习过心理学,人就变了,对女朋友变得非常温柔体贴。对自己用了接纳,共情,力量,各种方法。对难以沟通的同事和家人,感觉有缺陷的,跟他少沟通
有些人学习心理学以后,变得佛系。你开心就好,我不强迫你,追寻内心的感受去,对他人绝对尊重
为了沟通一个事情,提前考虑正确的方法和理论,对带有攻击性的人,会正面迎击,少了迁就变得过于理智,少了人类的真性情
最近遇到一个挫折,被这个事情困惑到了,咨询一个做心理咨询的朋友,后来发现被困扰的不止我一个,学心理学一个初始状态感觉懂了很多道理,中期会陷入无助,后面需要高阶的咨询师,帮你做心理咨询或者是花费很多钱去学习离开这个状态
认识一个产品大佬,性格非常温和,爱的书也是奇奇怪怪,心理学,哲学,两性关系。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人类起源,人类简史,认知红利,心理上杀敌一千自损800。
二.和女生沟通 三.初级生活爱好 四.生活 五.情绪管理。
朋友圈展示,过度思考的展示不好,不同层的爱好 格调
村上春树,意识流的小说,发散性思维方式,女性的成分会很高
男性 制度收入来劝导一次 女性劝导一下
男人来自金星女人来自火星
李银河 中国女性的情感与性
格式塔理论,完型理论。
认知层次决定生命的海拔高度,美好心灵决定人生的快乐幸福。
重塑心灵
第一条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我认为可以从三个层次理解这句话
1.没有两个人的人生经历,完全一样,过去,
2.没有两个人的p v r系统,信念价值观信条完全一样现在
3.没有两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模式是完全一样(未来)
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使得世界更加多元化,富有创造性,且不断演化,发展和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人与人之间有不同的观点非常普遍,哪怕是最亲密的人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分歧,所以人和人之间相处之道应该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而非东风压倒西风或西风压倒东风。
第二条: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
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每个人只能改变自己,用当下最时髦的话解读一个人不能pua另外一个人,每一个人的b vr系统只对本人有效,不应该强迫别人接受。西方哲学界最认同孔子一个理念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我认为,己所欲,也要勿施于人,我喜欢吃肉我的朋友并不一定喜欢吃肉,尊重对方自己的选择是最恰当的方式。
当然,我认为通过说服等方式影响别人自愿接受是没有问题的。一个人要想影响另外一个人主要手段还是投其所好,或者说采用价值交换或对价机制,价值交换相对公平的影响了别人的行为的合法手段。
既达到组织目标又给他自由选择权,了解别人的价值观。通过对方最在乎的价值观里面进行交换(例如激励)
使得他人自愿推动自己的行为改变(例如趋利避害)。所以企业最重要的是选拔人才,
最核心标准是bvr(信任,价值,信条)的认同,没有brv的认同,就做不到自动自发,行为不具长期可持续性,甚至还会导致认知失调和心理疾病。这样再好的人才也会成为废材,很难很企业一起走得更长远。
第三条
有效远比有道理更重要
只追求有道理但无效果的人生,难以成功和快乐的体验。只讲道理,不追求实际效果就是纸上谈兵和自欺欺人。因为没有两个人的BVR是一样的,所以没有两个人的道理是完全一样的。坚持道理,只不过坚持一套不能放在另一个人身上的bvr,讲道理往往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上,
而我这种实际效果就会把注意力放到未来。当然,有效果和有道理并不矛盾冲突,也可以兼得,在三赢(你好我好世界好)的原则基础上追求效果,比坚持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更有意义。
第四条:只有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的真实事件
我们认知的世界是客观世界,在我们脑中的投影,没有绝对的真实,只有主观真实,或者相对的真实,人的大脑通过感觉器官收集信息,感官的运用是主观和有选择的,因此不能,也不需要把所有的数据和信息都收集记录
大脑收集的数据有我们的b vr系统过滤而决定其意义,并记忆在大脑中。我们的bvr是主观形成的,因此过滤出来的意义也是主观的。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大脑自制的世界地图中,我们是凭大佬对世界的认知去处理每一件事,改变一个人大脑里的世界,这个人对这个世界中事物的态度便会改变。
我们无需改变外面的世界(我无法知道他是什么样的),只有改变我们自己(头脑中的世界),我们的人生便会有所改变。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人利用虚构的故事,杜撰的神话和虚假的新闻来操纵人们的认知。事情本身不会给我们压力,压力来自于我们对事情的反应,情绪也从来不是来自某人的言行或者环境的改变,而是来自我们对它们的态度。
第五条 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沟通没有对和错,只有有效果或者没有效果之分。沟通的效果由接受方是否收到你想表达的信息,并且按照你的意愿行动来决定,沟通者讲的再好,哪怕是天花乱坠也不是关键。沟通的效果由讲者控制,但是由听者决定。
第六条: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过去不成功,只是说明过去有用过的方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做法有不同,结果才有不同。如果你做的事没有效果,那么就改变你的做法。任何新的做法都比旧的多一分成功机会。希望明天比昨天更好,必须用与昨天不同的做法。
改变是所有进步的起点,世界上本来便是每样事物都在不停地改变中,不肯改变的便感到压力越来越大。最终面临淘汰或者失败的威胁,习惯使我们不用思考便能做某事,这也使我们忘记根据自己的想达到的效果做出行为修正
第七条 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有选择就是有能力,对事情没有选择人,必然陷入困境,因为别无选择,对事情有两个选择的人也会陷入困境,因为左右两难,进退维谷。有了第三个选择的人,很快便能找到第四、五,甚至更多的机会。
永远给自己创造第三选择,所谓三就是三生万物,让自己拥有更多的选择
没有办法,只是说已知的办法都行不通。但没有办法使事情画上句号,总有办法则使事情有突破的可能。世界上尚有很多我们过去没有想过,或者尚未认识了方法。只要相信尚有未知的更有效方法,才会有机会找到它和使事情改变。
第八条: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每一个人在做任何事时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对这个人的潜意识来说,都是当时环境里最符合自己利益,最好的选择,哪怕事后证明是非常愚蠢和错误的选择。
每个行为的背后,都必定有正面的动机。动机不会害自己,只是行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了解和接受每一个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才容易引导一个人改变行为。动机往往是潜意识的层面,不容易有意识地表达出来,找出行为背后的动机,最易的方法是问对方想通过该行为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或者得到什么样的价值。任何行为在某些环节中都会有其效果,没有不对的行为,只有在当时环境中没有效果的行为。
第九条: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
每一个人都有过成功快乐经验,也既是说具备了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能力。我们每天里遇到人或事物,都包含了能给我们带来成功快乐的因素,取舍全由个人决定,所有的事情和经验里面,正面和负面的意义同时存在,这事情或经验是我们绊脚石或者上升阶梯,由自己决定。
人类只用了大脑能力的极少部分,提升大脑的运作效率,就会有更多美妙的奇迹发生。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改变思想去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不信自己有有能力或者可能成功快乐,是自己获得成功和快乐的最大障碍。成功快乐的人所拥有的思想和行为能力,都是经过一个过程培育出来的。有能力替自己制造出困扰的人,也有能力替自己消除困扰,情绪,压力,困扰都不是源自外界的人事物,而是由自己内心的b vr产生出来的。
第十条 这任何一个系统,最灵活的部分便是能影响大局的部分,最灵活的人便是最有能力的人。灵活使事情更快更有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人生成功快乐的重要因素。灵活是自信的表现,自信越不足,做事的方式就会僵硬。
灵活的人是用自己的步伐和节奏去作出改变,而固执则是在被逼的情况下作出改变,容许不同的意见和可能性,便是灵活,在一个群体中,
固执使人们紧张,灵活使人们放松,灵活不代表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是容许自己找出三赢(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可能性。
第十一条:没有失败,只有回应信息
失败只是表明过去的做法得不到期望的效果,是给我们需要改变信号,失败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情上,怎样改变做法,是把焦点放在未来
失败是过去的经验,而经验是我们提升的阶梯,每次失败,都只不过是学习过程里修正行动的一步。掌握了每次失败带来的教训,每次失败便都变成了学习。
第12条,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动没有效果而已
动机在潜意识里,潜意识从来都不会伤害自己的动机,总是正面的。只是潜意识会误会地认为某些行为可以满足某些需要,而又不知有其它更好的做法。情绪总是给我们一份推动力,让我们在事情中学习。学到了,情绪便会消失,没有学到,同样的事情和情绪还会再来。我们可以接受一个人的动机和情绪,同时不接受他的行为。接受动机和情绪,是因为动机和情绪都不会错。不接受行为,是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作出改变。
小结
境由心生,一个人快不快乐。不是事物本身造成的,而是源自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当我们认为做难事必有所得,那么就不会觉得作难事是在受苦煎熬。当我们把登山一览众山小当做目标,就不会觉得爬陡坡是逆境。
当我们认识到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就不会将某时某刻的是非,成败,得失当做心中挂碍
顺境还是逆境完全取决于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当功名利禄,金钱财富都不能解决我们自身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认知到心灵才是人生终极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