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遇到一点小事,都跟人争得面红耳赤。
曾几何时,遇到一个人就在心里掂量,这个人是强过我,还是我强过他?
曾几何时,自己这边有多少人,对方有多少人,如果发生磨擦,我们的胜算几何?
曾几何时,看到一个“牛逼轰轰”的人,总想给对方白眼,或心里一万个瞧不起……
曾几何时,看到一个牛皮吹上天的人,心里总怀无视和轻蔑。
曾几何时?
无数过往的时刻……
不自觉地心怀“恶意”地对待别人,虽然有时候是不经意的、无心的,总也想着自己一定要改变这种心态,但无数的时刻,事情总在不由自主地发生……
想善意待人为何事到临头,自己却是另一番表情?往往事与愿违,甚至让自己因懊悔而自责、悔恨。
是个人生活长期以来的行为模式的投射?以至潜移默化到我的潜意识?
看起来仿佛确实是这么一回事
潜意识跑得比大脑的意识层面要快,反应要敏捷,往往大脑还没作出相应的“决策”,而潜意识却让你快速作出了反应。
仿佛一切都没有破绽,在逻辑以及个人常识上也顺理成章,很多教控制情绪的高手,也有这套理论模式。
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显然未必……
我们的行为模式其实是我们的心在做祟,如果我们的心中的分别心太重,那么既使你能控制情绪,但到头来最受委屈的还是自己,要么你就得罪别人。
因此分别心在左右我们的情绪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你会根据你的判断不自觉地作出相应的情绪反应。
而慈悲心会让你的分别为降到最低,慈悲心一生起,你只会以慈悲为怀,而少了那双带有色眼镜的分别心,你的行为就会趋向一致性。
而当你以慈悲为怀时,你会善待别人,于是少了羡慕妒忌恨,多了和为贵;少了敌意,多了友情;少了冲突,多了和平……
生起慈悲心,为别人,更为自己能快乐愉悦的生活……
生起慈悲心,生起我的慈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