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3日,福州电视台举办读书日活动。
那天早晨,我带着《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还有思维导图去参加福州电视台的读书日活动。
然而,刚进门就出了问题:门卫拦下我,说是要有臂章才能进。
我一脸懵逼:我是在微信上报名的,哪里来的臂章?而且微信上说只要给门卫看微信号就可以放行了。最后是,晚到的节目人员把我领进去。
这是线上线下业务对接的不流畅,也许门卫是听到说有一个备选方案是给参加人员发臂章,参加人员才能进入。但是后面项目负责人发现如果要用臂章的话,微信上的人员拿到臂章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太大,便取消了该计划,然而项目负责人的注意力需要投入到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就没有对这件事给予更多关注,转瞬便忘。
福州电视台举办的是换书活动,进门之后就把书收走,给我一张换书券,可以换一本书。
这个初衷是不错的,一个苹果给别人还是一个苹果;一本书给别人是两份知识。
进入大门之后我在大厅里漫步,查找我想要的书。事实上我还是想太多了,我在福州大学图书馆都不能找到我喜爱的书,在这里怎么可能找到。这些书里面最有名的是村上春树写的小说《挪威的森林》,但我不需要这种书,小说网上搜多得是,我的手机里躺着十本在更新的小说,我对小说的需求并不高;我需要的是能对我的决策有帮助的书,理财、心理、个人成长,就算这些没有,历史或灵修给我一本也可以,然而并没有看到。
我继续闲逛,在大厅内我发现读书日拉了好多赞助:面包、纸巾、茶叶。我突然想起来《奇葩说》里的选手通过把赞助商品融合到演讲中起到幽默的效果。我也试着把赞助融入演讲中,其中面包符合融入的条件,最终部分大纲如下:
兴趣分三个层次,感官兴趣、自觉兴趣和志趣。
感官兴趣是什么?赞助本次活动的XX面包真好吃,这就是感官兴趣。
什么是自觉兴趣?这个面包真好吃,我也想做这么好吃的面包,于是开始学习怎样烤面包,这就是自觉兴趣。
什么是志趣?当我把这个面包拿给爸爸妈妈吃的时候,爸爸妈妈满脸幸福的表情让我发誓,我一生要做出给人幸福的面包,这就是志趣。
接下来读书日活动正式开始,主持人先朗诵了一篇散文,然后让观众举手朗诵一段文章。对,是朗诵,不是发言。我心里就想“朗诵怎么能完全概括一本书的核心思想还有理论框架,难道我走错片场了?”事实证明我确实走错片场了,一个小朋友举手上台来,朗诵儿歌;下去之后另一个小朋友举手上台来,朗诵古诗;又一个小朋友上来朗诵童话故事……
我回头一看,除了领导外,其他观众都是小朋友+父母的组合。我顿时悟了:“错的不是我,错的是这个世界。”
我冷眼旁观了整场读书会,没有说一句话。在我看来,这已经不是读书会了,而是一场朗诵秀,还是儿童朗诵秀。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呢?
我认为是因为福州电视台的目标客户不是我这种有一定思考能力的人,它的目标客户是什么?我也不太清楚,传媒的内容有五种类型是 八卦、新闻、资讯、知识、价值观 。
说它的类型是八卦,它的爆点不够高,没有能够击穿大脑过滤屏障的爆点;
说它的类型是新闻,它的影响力不够大,出了这个电视台的大门,没几个人会关注它;
连新闻都不是,那更不会是资讯;
说它是知识,好吧它提供了一个可以让人复盘的案例;
说它是价值观,呵呵。
那么它不是按照内容来划分目标客户,那只能是通过客户来制定活动的资源导向型策略。可能是电视台做过调查发现这个频道的观众大多数是儿童、家长。于是乎,就挂羊头卖狗肉做出了一个“读书日”的活动。
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让他们愿意让自己儿女在小小年纪就能登上电视节目。并获得向同事吹嘘的资本。
商家愿意借助电视台让自己在福州地区的市场更好做一点。
电视台借助读书日的名义获得赞助和名望。
有损失的,只有,我,一个人。
但是,我并不感到愤怒,只感到悲伤。
当一个传媒需要靠迎合观众,而不是吸引观众来取得关注。那么,这个传媒必定会有一天因为众口难调而衰亡。
而这,只是电视行业在夕阳下的一个缩影。
#2779-郭凌毅-司马毅的小剧本#橙子学院码字岛第2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