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去参加了孩子的家长会,这是升入初中以来第一次,也是第一次月考之后的家长会,很多家长都和我一样,带着疑问、失落、焦虑等种种心情走进了教室。我们不明白,为什么小学时成绩优异的孩子到了初中突然成了“中不溜”?为什么初一的学生每天晚上写作业到凌晨?为什么学生要写那么多的反思总结?为什么初一的数学看起来懂了、一做题就错?
在听了班主任及三位主课老师的分析介绍之后,我算是明白了学校以及老师的核心思想:进入初一,所有的学习、考试都是以中考为目标的,一切的一切都要拿分数来说话。
老师已经进入中考倒计时了,家长还沉浸在素质教育的谎言里。第一次月考之后,老师已经根据成绩排出了中考能够进入普通高中、重点高中、本校直升的学生比例。因为坐得远,且视力不好,我没有看清那张分析表,我也不是很在意,毕竟这是初中阶段18次大考的第一次,结果还不能说明什么。
虽然我不完全赞成目前这种应试教育下的教育氛围,但是扪心自问,如果孩子成绩垫底,我能否做到毫不在意?如果孩子的信心一再受挫,我是否还能不为所动?好像做不到,所以除了配合老师,尽快适应这种节奏,身为家长我们别无选择。
在总结了老师提出的种种学习方法之后,我真心觉得养成好习惯真的很重要,现在结下的果其实都是过去种下的因,越早意识到这些问题,越早开始行动,越早受益。
1.语文
第一,养成阅读的习惯,越早越好。根据新教改方案,阅读理解能力越来越重要,而这种能力只能在日积月累的阅读中逐步提升。孩子老师要求每天至少读上半个小时课外书,可是初中以后时间太宝贵,所以小学阶段一定要打好基础。
第二,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是培养孩子感知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 。李笑来说“不会写作的人也不会阅读,因为你完全没办法走进作者的角度深入理解,阅读只会停留在表层。”写日记可以帮助孩子在感知生活、感知社会、感知世界的过程中,培养出可以敏锐捕捉到事物本质的心理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样的能力可能会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逐渐显现作用。当然,长期写日记的经历能够帮助孩子轻松地应对习作。
第三,一定要多背、多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丰子恺先生推崇的“二十二遍读书法”,提倡一篇好文章,要多读,反复读,前后读22遍之多,自然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我曾经向孩子语文老师咨询:为什么要把注释背到滚瓜烂熟,记住关键词,掌握了主要的内容,不够吗?老师说:现在学的时候背熟了,到初三复习的时候只需要串一下就可以了,如果现在囫囵吞枣,复习的时候就会花更多的时间。比如说,古文在中考试卷中占12分,内容全部出自这六册书,背得滚瓜烂熟才能确保拿到这12分,很多时候丢分就丢在似曾相识上。
2.数学
进入初中最后悔的就是小学没有学奥数,以前听信所谓专家“学奥数没什么用”,以及“禁奥”的谎言,没有让孩子学奥数,影响了择校不说,最关键的是现在的初中数学真难,很多题型其实就是变相的奥数,孩子解题思路不宽,花大把的金钱和时间在数学上,还不一定立竿见影。
所以,在数学的学习上,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把握好课堂40分钟的黄金时间。数学不同于别的科目,孩子几分钟的走神可能就会错过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解决办法就是,要求孩子记笔记,老师在课堂上举的例题、关键词一定要记下来。有些孩子,因为假期上了预科,反而在课堂容易忽略老师讲的内容,形成“夹生饭”。
第二,改错很重要。做作业之前先纠正错误,找到自己错的原因,发现没学透的地方,才能避免重复的错误。一定要有一个错题本,把考试和作业中的错题抄录下来,考试之前就是复习的重点。
第三,写作业的注意事项。一是要在思维比较活跃的时候,比如刚放学刚开始写作业的时候做数学作业;二是在计算过程中,步骤要列出来,书写整齐,避免看错等不必要的错误;三是要在规定时间完成,培养快速解题的能力;四是一定要认真思考、独立完成,不能借助作业帮等程序,先看答案,再做题。
第四,针对性地刷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做一些课外的数学题,开阔思路,巩固已掌握的知识点。
3.英语
相对来说,英语是初一比较轻松的一门课了。用老师的话说,就是“让英语来抚慰孩子们在语文和数学上受到的创伤,提升一下信心”。
学习英语最重要的就两条:
第一,多听,灌耳音。语言就是一种浸泡式的学习,家长要每天给孩子多放英语音频,培养孩子的英文思维习惯,耳濡目染,习惯成自然。
第二,多背。掌握再多的语法知识,不背单词,需要用时脑到口不到,也是白搭。我家孩子这学期英语学习看起来比小学更轻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假期里提前把初一单词背完了,省了不少时间。
对于英语辅导班,孩子的老师认为并不是必须的,我个人倒觉得还是很有益处的,之前我家女儿上了近百节的网上外教课,最大的收获就是开口很容易,要知道学习外语最大难关就是“开口”。
前世因,今世果。家长们在责怪孩子没有考出好成绩之前,一定要先想想,你有没有帮他养成有益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不是说说就可以,你需要手把手的带他,当孩子习惯成自然之后,再慢慢地放手,要知道现在陪伴是为了今后无需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