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能认识到“无常”时,就能够做到“不执著”。不抗拒、不评断、不执著,就是真正自由和开悟生活的三个面相。
当你对一件事、一个人或一个状况感到气愤的时候,真正的肇因不在那个事件、人或是状况,而在于你失去了只有空间能提供的看待事情的正确观点。你被物体意识所困,没有觉知到意识本身那个永恒的内在空间。这句话“这个,同样地,也会过去”,可以当成一个指标,帮助我们重建对那个向度的觉知。
如果能够享受极其简单的事物,像聆听雨声、风声;如果能够欣赏掠过天际的云彩的美丽,或是有时可以一个人独处,不会觉得孤单或是需要其他娱乐的心理刺激;如果可以不求回报地从内心深处对一个陌生人发出善意……那就说明了,无论如何的短暂,在从未间断思考的人类心智中,有一个空间已经打开了。
还有一个找出内在空间的方法:对有意识保持觉知(become conscious of beingconscious)。说或是想:“我本是(I am)”,而不加上任何东西。对那个随“本我”而来的定静保持觉知。感受你的临在,那个赤裸的,原始的,未遮掩的存在本体(beingness)。它不会受到年幼或年长,富有或贫穷,好或坏,或任何其他特质的影响。它是那个孕育所有万物、所有生命形式的广大源头。
当你注意到那个强迫性的需求在你之内升起的时候,停下来,然后做三次有意识的呼吸。这样可以创造觉知。然后花几分钟去觉察那个强迫性的冲动本身,它是你内在的一个能量场。有意识地去觉察你身体或心理要摄取或消耗某种物质的需要,或是要把那个强迫性行为表达出来的欲望。然后再做几次有意识的呼吸。之后也许你会觉得那个强迫性的冲动已经消失了,至少目前是。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尽可能用内在身体的觉知去创造空间。当你在等待时,聆听某人说话时,当你停下来注视蓝天、树木、花朵、你的伴侣或孩子时,同时感觉你内在的那个活力。这意味着你一部分的注意力或意识要保持无形无相的状态,然后剩下的注意力或意识可用于外在的有形世界。当你用这种方法“进驻”你的身体时,它会成为让你保持临在于当下的一个船锚。它可以帮助你,不至于迷失在自己的思考、情绪或外在的情境中。
有人说:“静默是神的语言,其他都是蹩脚的翻译。”静默的确是空间的另一种表达。在生活中碰到静默的时候有意识地觉知它,这样可以使我们与内在那个无形和永恒的向度联结,那个向度是超越思想和小我的。它可能是那个弥漫于大自然界的静默,或是清晨在你房里的静默,或是在声音与声音之间那个沉默的间隙。静默是无形无相的,所以经由思考我们无法觉察到它,思想是一种念相。觉察到静默的意思就是保持静默,保持静默就是保持意识但是没有思想。在静默之中,你在本质上以及更深的层面上,是最接近自己的。在静默中,你是原来的你,就是在暂时承继了这具肉体和心理形式而被称作一个“人”之前的那个你。也是在那个肉体和心理形式瓦解之后,即将成为的你。当静默时,你是那个超越暂时存在的你:也就是不受制约,无形无相,永恒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