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注释】
▲宪:原宪,字子思,春秋末年宋国商丘人。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原宪出身贫寒,个性狷介,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孔子为鲁司寇时,曾做过孔子的家宰,孔子给他九百斛的俸禄,他推辞不要。孔子死后,原宪遂隐居卫国,茅屋瓦牖,粗茶淡饭,生活极为清苦。
▲谷:官俸。古人常以谷物计禄。
▲克:胜。克敌、战无不克。这里指争强好胜。
▲伐:骄傲、炫耀、自夸。伐善(夸自己的好处)、自伐其功。
▲怨:刻薄、嫉妒、怨恨。
▲欲:贪婪,贪欲。
【译文】
原宪问什么是耻。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时,应该出仕为国家做贡献。国家政治混乱时,还想着当官发财、谋求俸禄,这是可耻的。”原宪又问:“不争强好胜、不炫耀自夸、不嫉妒怨恨、不嗜欲贪婪,这样可以算是仁了吗?”孔子说:“做到这四点可以说是很难得了,能否做到仁,我不能确定。”
【学而思】
“克、伐、怨、欲”是对己,“仁”是对人,“克、伐、怨、欲不行焉”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是否能行仁,还要看他的外在表现,“仁”要做到内圣而外王,只注重个人修养是“己欲立、己欲达”,还要做到“立人、达人”。
参读:
《泰伯篇》8.13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雍也篇》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