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每一段治愈的文字背后都有一颗正在成长的心,只是,有的人速度快一点,有的人慢一点;有的人一直在坚持,有的人中途选择了放弃。
都是历练,都有代价。
昨晚,一家四口围坐在一起随意聊着天,给出的话题是:你最想拥有的特殊能力是什么?
女儿说:“我想拥有时空穿梭的能力,去看看自己将来的样子。”
儿子说:“我想拥有变小的能力,把自己缩小成蚂蚁一样大,然后和它比力气。”
一个话题可以看出年龄和思想在通常情况下成正比的模样。
“我小时候也想快点长大,长大意味着自由,没有约束感,和你现在的想法一样。”我对女儿说着。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去到将来,看到将来的你过得比想象中好,你回到现实会怎样?就躺平了吗?如果比想象中差,你又会怎样?就沮丧了吗?”爸爸的问题给了她更加深刻地思考。
女儿说:“如果我选择躺平,将来的事就会发生变化,将来的我,也不会成为看到的好的样子;如果将来的我过得不好,那现在的我就得作出改变,这样才能改变将来不好的我。”
儿子呢?
“你想和蚂蚁比力气,你比不过它。你看到它的小,是因为现在的你比它大,一旦你变小了,以你现在的体格和力量,肯定打不过蚂蚁。”爸爸解释着。
女儿建立了自己的思考方式,儿子依然天真和简单,各个年龄段的成长情况,还得靠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积累,在日益成熟的大脑系统里一步步的完善。
有因才有果,因果多相扣。
回想小时候的自己,就和孩子们一样有很多异于大人的想法,那个时候也会为他们脸上表现出来的不屑感到不解:“我只是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想法又没犯错,为什么大人会这么看我?”
如今,我也成为了孩子眼里的大人,孩子的“另类”想法不自觉的将我拉回到了小时候。这时,我必将反思:“不是我不理解孩子,只是曾经的孩子长大了,曾经的童心在长大的过程中逐渐被锁住了。”
因为成长,需要代价。
孩子小时候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打开了父母被锁住的童心,照亮了前方更多的风景;孩子长大后激起了父母的回忆,追忆过去的年岁里,带给了孩子内心多少力量和爱意。都说父母是指引孩子方向的第一导师,唯有懂得自爱的父母,才能帮助孩子应对童年的挑战,拥有爱护自己和别人的能力。
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用血脉建立彼此的连结,然后守望其成长,再以退出其生活作为送给各自的“成人礼物”,即成年,成熟,再成人。
生命是跳动的,血液是流动的,所以,父母和孩子,彼此的爱,即便无言也是一直存在的。
这是经历,也是人生,生活是自己的,和别人毫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