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计划第五周
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书籍是叶圣陶先生的《怎样写作》。作者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这本书是《跟大师学语文》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收录了先生多个时期发表的有关写作的二十一篇文章。这本小书我花了几天的时间慢慢读下来,让我对“写作”这件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解决了我的不少疑惑。那么接下来我就简单介绍一下书中给我启发最大的一些内容。
一、写作写什么?
1、写作来源于个人经验
对于写作这件事,我想可能不少人都对此有着畏惧心理。学生时代每每遇到布置作文,就仿佛如临大敌,绞尽脑汁才能勉强拼凑出一篇文章来。学生们要么抱怨不知道写什么,要么觉得写作这事十分困难,因而也就放弃去尝试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常常能感到有写作的冲动:听了各种课程和分享,想要做笔记;游历一处地方,想把所见所闻及感想写下来;有时有种种观感凝结成一种意境,觉得要把这种意境化为文字心里才痛快,这都是要写作。也就是说,写作材料都是自己的经验,不是从生活以外去勉强找来的。
作文绝不是把一些很好听、很漂亮的花言巧语写在纸上就算完事的,必须根据经验,从实际生活中流注出来,那才合乎所以要作文的本意。
2、写作的态度
这里就谈到了作者认为作文应有的正当态度——就是把作文看得寻常又看得严正的态度。
写作其实就是说话的延续,写作材料应该以自已的经验为范围,这就把写作看作极寻常可是极严正的事。人人要写作,正同人人要说话一样,所以是极寻常;不能超出自己的经验,不能随意乱道,所以是极严正。抱着这种态度的人,写作对于他是一种有用的技能;把作文看得特殊又看得随便的态度使作文成为一种于人生无用的技能。
二、作文的源头
1、求诚
这本书中没有过多关于作文的法度和技巧的讲解,而是更加关注于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等。作者说:“倘若没有什么想要表白,没有什么发生感兴,就不感到必要与欢喜,就不用写什么文字。一定要有所写才写。若不是为着必要与欢喜,而勉强去写,这就是一种无聊又无益的事。”我们只需自问有没有话要说,确实有要说的话,用以作文,就是写出自己的东西了。
作者在此提出了“求诚”的要求。
作文上的求诚实含着以下的意思:从原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2、源头
“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不是凭空而来,它的源头就是我们的充实的生活。生活充实,才会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生活充实的涵义,应是阅历得广,明白得多,有发现的能力,有推断的方法,情性丰厚,兴趣饶富,内外合一,即知即行,等等。
我们可以自问,我们的生活是不是在向着求充实的路上?如果是的话,那就可以绝无顾虑,待写作的欲望兴起时,便大胆、自信地写作。
三、写作前的准备工夫
小六老师说,写作最重要的就是准备。准备工夫够了,要写就写,自然合拍,无所谓难。这里的准备不仅是写作方面纯技术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实际生活的准备。准备阶段需要养成三个习惯:
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
养成推断下判断都有条有理的习惯
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
1、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
前面说到过,写作的源头是充实的生活,而求充实有两个致力的目标,就是训练思想和培养情感。“训练思想”的涵义,是要使人有真切的经验来作假设的来源;使人有批评、判断种种假设的能力;使人能造出方法来证明假设的是非真假。
所以我们要经验丰富,就应该有意的应接外物,常常持一种观察的态度。随时随地留意观察,是扩充经验的不二法门。文章写的好,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观察跟认识好才写得好。
2、推断下判断都有条有理的习惯
论说文章、阐明道理、表达主张,都要依靠推理下判断,这样的习惯不为写文章,生活中也需要养成。
3、正确的语言习惯
什么是正确的语言习惯?说出来的正是想要的说的,不走样,不违背语言的规律。做到这个地步,语言习惯就差不离了。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介绍了三个方面:一是写作写什么——材料来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二是作文的源头——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这里的关键是“求诚”;三是写作前的准备工夫,有需要养成三个习惯,分别是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推断判断有条有理、正确的语言习惯。这本书中还有许多精妙的观点和比喻,希望你也能去读一读,一定也会给你带来不少启发。今天的分享就是这些,我们下周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