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结束了南京的年会,和老家的姑姑通了电话,彼此聊了最近发生的很多趣事,最后和姑姑这样说的,哪天,我带着你去长春看望二叔吧,这样说是因为我经常出去学习开会,二月份去的杭州,三月份南京,姑姑听了很开心的答应了,就这样,一个不算正式的约定种在了我的心里。
清明节回老家,见到了姑姑和表弟表妹们,一大桌亲人围坐一起吃饭,这是前行路上最坚实的后盾力量,让人暖暖的,饭后我问姑姑说:“我准备定4.13号去长春的机票,你的时间有没有问题?”“好的”!姑姑爽快的答应了。
人到中年,我不想再等等,再看看,想做的事只要是能力范围之内的,尽量不拖延。所以就有了这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我们是13号8点的飞机,我和姑姑一早从家出发,到达机场,经过一系列的安检事宜,飞机准点起飞,到达长春的时间是9:55,途中特别顺利,这不是姑姑第一次坐飞机,前年我已经带着姑姑去到云南旅游,途中一切顺利。
飞机穿过云层开始下降时,窗外的雨丝斜斜地划过舷窗。我和姑姑相视一笑——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从一场不期而遇的春雨开始了。走出龙嘉机场的玻璃门,北国特有的清冽空气扑面而来,四月的风里带着湿润的泥土气息。
“姑娘,上车吧!”出租车司机操着浓重的东北口音,利落地把行李塞进后备箱。车子驶上高速时,雨滴突然变成了细碎的雪花,在挡风玻璃上翩翩起舞。“这就是长春的脾气”,司机笑着说,“一天能让你见识四季。”姑姑望着窗外变换的景色,轻声说:“你二叔当年就说,长春的天气跟东北人一样,看着粗犷,内里却细腻得很。”
到达目的地,看到二叔二婶堂妹早早就在小区门口等候。雪花一直飘呀飘,落在二叔已经花白的鬓角上,却掩不住脸上洋溢的笑容。三年没见,"可算把你们盼来了!"他接过姑姑手中的行李袋时,我们几个人进到小区走在回家的路上。
回到家,看到二叔二婶准备了一桌子菜,有我最想品尝的锅包肉,二叔当过兵,当兵的时候是炊事员,二叔做饭好吃又干净。多年来一直喜欢吃二叔做的饭菜,今中午又可以品尝二叔的手艺了,此刻好幸福。
我们边吃边聊,二叔的幸福感爆棚,他三年前在这个小区分了两套房,面积70多平,虽不大,但是楼层是他想要的7楼和5楼,两套楼前后相邻,将来儿子结婚住一套,他和二婶住一套,一碗水的距离,即方便又温情。二叔的开心蔓延开来,这是发自内心的知足常乐,为二叔感到高兴。
刚到长春,还是冷的,路两边的树还刚开始发芽,花也刚刚冒出花骨朵,偶尔的一两颗树开着小小的白色的花,我看不到在我的城市那满眼的成片的樱花粉柳叶绿迎春黄,走在长春的街头,有的马路的人行道是没有设红绿灯的,车流飞快的奔涌而来,一点没有车让人的态度,我打趣的和二叔说,在大长春的街头我感觉都不会走路了。冷冷的灰灰的匆匆的,这是我对长春的初印象。
午饭后的首站来到伊通河畔,就在二叔家附近,初春的长春,河岸的柳枝刚刚抽出嫩芽,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二叔二婶姑姑我们四人沿着河岸漫步,二叔如数家珍地讲述着这条母亲河对长春的意义。姑姑不时插话,兄妹俩的童年记忆在对话中渐渐鲜活起来——原来二叔年轻时最爱在河边钓鱼,而姑姑总是那个提着空桶跟在他身后的小尾巴。
相差三岁的兄妹俩边走边聊,偶尔相视一笑,那一刻,时光仿佛倒流回了他们的童年,是兄妹也是童年玩伴。
“这有山”商场给了我们全新的体验。走进这座室内山城景观,仿佛瞬间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店,巧思的仿古建筑设计。在顶层咖啡馆小憩时,透过玻璃穹顶可以看到长春湛蓝的天空,二叔忽然说起他刚来长春打拼时的艰辛,姑姑的眼眶顿时红了。那一刻,我看到了二叔坚硬外壳下柔软的心。
长春电影制片厂旧址博物馆让我们重温了老电影的黄金时代。走在那些斑驳的摄影棚间,看着褪色的海报和老式摄像机,姑姑和二叔兴奋地辨认着他们年轻时看过的电影场景。《白毛女》《英雄儿女》……这些名字引发了他们对童年时光的回忆。我悄悄拍下他们并肩而立的背影,两个年过半百的人此刻却像回到了青春岁月。
次日清晨,我们踏上了前往吉林的列车。窗外的东北平原广袤无垠,偶尔闪过的村落升起袅袅炊烟。二叔说,这就是他爱上东北的原因——天高地阔,人心也宽。
吉林北山公园的清晨薄雾缭绕,玄帝观的飞檐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姑姑在观里虔诚上香,为全家人祈福。二叔告诉我,他每次遇到难关都会来这里静坐,总能获得内心的平静。香火缭绕中,我看着两位长辈肃穆的侧脸,感受到信仰带给人的力量。
江南公园我看到了一只很大的大浣熊,它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任凭人们的呼唤声仍然没有丝毫动静,就在那刻,我联想到了一句话,“你看那个熊样”,一说出口,几个人被我逗得哈哈大笑,哈哈哈哈哈哈……熊样此刻真的具象化了,沿途经过松花江畔,这里已经没有了雾凇的影子,雾凇的奇观飞速的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下一站到达富饶农场,体验了飞夺泸定桥,让我有惊无险笑声不断。南泥湾的情景再现,坐在房间里热气腾腾的铁锅炖大鹅端上桌时,香气充满了整个房间。
几天下来,锅包肉的酥脆、明太鱼的鲜美、酸菜炖血肠的地道……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味蕾,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东北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二叔说,在东北,吃不仅是填饱肚子,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姑姑笑着补充,就像这酸菜,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成就独特的风味,亲情亦是如此。
临别前一晚,二叔执意亲自下厨。厨房里传来锅铲的碰撞声和阵阵香气,姑姑在一旁打着下手,偶尔传来他们儿时的玩笑话。我坐在客厅,翻看着这几日拍摄的照片——伊通河畔的合影、电影厂里的搞怪pose、北山公园的虔诚瞬间、伪满洲皇宫博物馆的历史、夜晚的临江门大桥雄姿璀璨……每一张都记录着这段旅程的温暖。
回程的飞机上,看着近70岁的姑姑这几日跟着我奔波,我想虽辛苦却没有比兄妹相见更幸福的事啦!窗外云海翻腾,我的思绪却还停留在长春的点点滴滴。这次旅行不仅让我领略了北国春城的魅力,更让我见证了岁月无法冲淡的亲情。东北的广袤不仅在于它的土地,更在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那宽广的胸怀。
飞机开始下降,我和姑姑说:“圆满完成此次旅程”,“下次什么时候能再来看二叔呢?”心里已经有了计划。因为我知道,有些旅程,一旦开始,就会成为生命中无法割舍的牵挂。长春不再只是地图上的一个坐标,那里住着我的亲人,留存着我们的记忆,等待着下一次的重逢。
北国的春天或许来得晚,但亲人之间的温暖,永远都在。